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185)

2018-04-07 炀师

  第88章 088

  陶笉然看着那些求知若渴的女娃们, 原本放松的心情顿时又提了起来。

  戚博翰发现了陶笉然的变化, 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柔声安慰道:“不要着急,慢慢来。”

  “你说我把她们收到三号学院可不可以?”陶笉然期待地看着戚博翰。

  戚博翰被看得心一软, 道:“可以试试。”

  得了准话, 陶笉然有了新目标, 说干就干, 立即转身回学校,跟潘文山商量这件事。如果直接让官府发出通告的话, 响应者肯定寥寥。毕竟之前针对三号学院的谣言,在大家心目中可能都会留下一丝对学院的不信任。所以陶笉然打算让潘文山以校长的身份,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去劝说那些有适龄女娃的家庭。

  这样做虽然有些麻烦,而且能影响到的范围也有限,但能招到一个是一个。陶笉然不敢再急功近利, 就像戚博翰说的,慢慢来。

  潘文山对此自然是没有异议, 身为已经踏入门的教育工作者, 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上学,来接受教育。不过这个也要等到报刊社团成立之后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陶笉然出门一看,发现是村里几个妇人,被侍卫们拦在了外头。

  看到陶笉然出来,妇人们更加激动了。喊道:“陶老师真的回来啦!”

  陶笉然微笑着点点头, 让侍卫把她们放进来,才对妇人们道:“你们找我有事吗?”

  潘文山这时候也走了出来,看到来的这几人,眉头微皱。

  那几个妇人看到潘文山,原本想说话的都僵在原地,欲言又止地看着潘文山和陶笉然。

  陶笉然不明所以,对潘文山问道:“怎么了?”

  “她们想让儿子退学。”说到这个,潘文山眉头皱得更紧了。显然这几个妇人找过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让没犯过错的学生退学,潘文山真的做不出来。

  而他这话开了个头,那几个妇人也不拘谨了,七嘴八舌道:“是呀,我家大宝今年都十四岁了。现在只知道读书,农活样样干不好,都没有姑娘家肯跟咱家定亲,这可怎么办呐!”

  “是啊。俺们家狗蛋也十二了,现在都还找不到人家定亲呢。媒人都说他连田都不会种,将来连自己都养不活,没有姑娘家愿意给他耽搁啊!”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自家儿子又不是考秀才的料子,学了那么久认了几个字就够了,继续读书纯粹就是浪费时间,现在儿子年纪这么大了都还不会种田,没有姑娘家愿意嫁,还不如现在退学回家,跟着爹哥去学种田,还能赶在十六岁之前定下来。

  陶笉然听了个大概,就明白她们的意思了。对此,陶笉然也深感无奈。这些妇人的想法也是瑞朝的主流思想,他如果坚决反对的话,恐怕会招来更多的反感。

  不过事情这么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陶笉然摆摆手让妇人们先停下来,才道:“针对这件事,你们先不要着急,过两天学校会出个正式的通知,到时候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再过来找我,好吗?”

  闻言,妇人们也不是无理取闹之辈,也就乖乖离开了。

  周一上课时,潘文山就跟二年级的学生们宣布了新的通知。

  从下学期,也就是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会有一次期末考试。

  连续两次考试不及格,或者超过五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会被劝退。当然,在劝退之前陶笉然会用系统看看这人有没有特长。如果没有的话,就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让学生趁早找个好出路,也不一定要跟书本死磕。

  而每次考试的第一名,会获得五十文的奖学金。第二名四十文、第三名三十文、第四名二十文、第五名十文。如果连续三次都获得前三名,不管是哪个名次,奖学金一律一百五。如果连续三次获得前五名,不管是哪个名次,奖学金一律一百。

  另外,在行知小学读满六年级,并且毕业考试及格者,可以留在学校任教,最低月俸二十文,最高上不封顶,还包吃包住!至于是在哪个学校任教,那就要看到时候哪里的行知小学有空缺了。

  这个通知一出,那些想着让孩子退学的家长顿时就犹豫了。一年考两次试,如果每次都能拿第一名的话,那一年不就有一百文了?!这可比种田要赚得多啊!

  就算不能拿到奖学金,将来留在学校当老师,一个月二十文,也比种田有出息得多啊!而且在学校当夫子,说出去都有面子许多,还怕定不到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