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笉然当晚就将慕容温瑜的话转速给戚博翰,戚博翰倒是很高兴:“慕容家主家在青州,他们办了一个青徽书院,如今已绵延五百年,是整个瑞朝都十分著名的书院。朝中有半数大臣都曾在青徽书院就读。慕容家每一代都会有一名嫡支子弟入仕,做到礼部尚书位置掌管天下科举和教育,直到下一代有子弟入了礼部便会告老还乡。”
“啧啧啧,这个家族……所图不小啊。”陶笉然感慨道。
戚博翰眉头一挑,对于陶笉然的评价有些意外:“然然怎么知道他们有野心?”
“设定这么装比,说没企图我才不信!”这是陶笉然前世看过那么多小说得出来的结论!
戚博翰对陶笉然的解释听得半懂不懂,但也没在意:“他们投诚暂时也算一件好事,你不用在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们为啥态度变得这么快啊?”陶笉然不解,戚博翰还没开始杀鸡呢,朝中也没有人意识到不对,这慕容家的嗅觉咋这么灵敏?
戚博翰摇摇头,他心中有猜测,但并不确定的事情便没有跟陶笉然说起。
三天后,周嘉按时提交了一份策划案,陶笉然这才满意地给了六十五分,并且科举的时间总算定了下来,就在来年的三月十五日!
而需要出题的公孙明志,总算在十二月来临之前,拖家带口来到了京城。跟着他来的,还有陶小妹和陶禧然的家书。
之前陶笉然去信,让陶小妹和陶禧然跟着公孙明志一起进京过年。结果这两娃竟然为了办杂志&日报,拒绝跟大哥一起过年!陶笉然该悲还是该喜。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心,但是一点都不黏大哥了,哎……
陶笉然叹完气,又问起宁安的事情。
在翁元基他们离任之前,岳州知州被公孙德业接任。宝浪县的县令陈万勇,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擢升为凌州知州。再加上海州的张霖,三人成为了宁安最大的主事人。
三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守住戚博翰的发家之地,并且让宁安蒸蒸日上,并不成问题。而且被留守也不是坏事,毕竟在地方当最高长官,那可是手握实权的重任,并不比朝臣差到哪里去。
果然,公孙明志说的跟三人上报的奏折没什么两样,今年宁安的收成比去年又涨了一成左右,还有十三个县申办了行知小学,想来等明年九月份,陶笉然又能坐收一大笔声望点。
问完,陶笉然才记起正事,把出考题的事情给公孙明志一说,公孙明志差点就给跪下了。
“校,校长,你说什么?”公孙明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让你给明年科举出套题,就我们之前公务员考试那种类型的就可以了。过年之前拿给我可以吧?记得不要泄露出去啊。”陶笉然拍了拍公孙明志的肩膀,神色自然道。
“尚书大人!”公孙明志快哭了出来,“科举试题历来都是大学士出的。”
“我知道啊,这次他们那边也会出一套试题,到时候直接发两份试卷,让考生们选答。”这是陶笉然跟王灵均商量出来的结果。
毕竟科举不像宁安的公务员考试那么小打小闹,突然之间试题发生这么大的变革,恐怕大多数考生都会发挥失常。到时候指不定会错失很多人才,所以他们才保守地采取这种做法。反正现在造纸的方子和活字印刷术都交给工部去推广了,多印一份试卷的成本并不大。
公孙明志闻言,这才长舒一口气,巍巍颤颤的找张椅子坐了下来,道:“校长,科举的试题拟定之后,出题人不能与外界的人接触,必须待在一间屋子里,等待科举结束。”
公孙明志好歹也是下过场的人,对科举的一些制度还是很了解的。
“嗯……那你先回去构思构思,等到时候跟大学士他们一起来。”陶笉然挥挥手,就让公孙明志离开了,并不在意自己刚刚又在属下面前犯了个蠢。
试题的问题搞定了,接下来是防弊。目前瑞朝除了隔离出题者之外,还有糊名和誊抄的操作,防弊也算先进了。但是既然让陶笉然来搞,那必须得玩出点新花样。
首先是针对泄题,陶笉然让大学士们直接出五十道题,但具体选哪道题,只有戚博翰和陶笉然知道。
至于试卷运输期间泄题的可能,陶笉然桀然一笑。既然大学士都出了五十道题了,你只挑一道不是非常对不起人家?到时候直接让戚博翰挑五道题,派人誊抄在小纸条上,又把纸条给糊起来,到时候现场抓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