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笉然话还没说完,翁元基立即眼睛一亮。他只顾着权衡利弊,全然忘记了还有另外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想到这,翁元基看陶笉然的眼神又变得不一样了。他自诩自己也是心怀天下之士,但很显然,天下百姓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如陶笉然心中百姓的地位。否则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自己早该想出来的。
“就这么办吧。”戚博翰不管翁元基内心纠结,直接一锤定音,“如今牛爱卿还在北部,到时让工部派一些人过去,教他们屯田耕地。”
“臣遵旨!”翁元基领旨退下。
不过几日,这道政令就被快马加鞭,送到了瑞朝二十四个州府,各级县衙都开始忙碌起来。
各个县镇的乞丐窝仿佛遭到了洗劫一般,一阵兵荒马乱过后,这群衣衫褴褛的乞丐,跟被卖的猪仔一样,坐上了简陋的牛车,心惊胆战地去往那个即将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远方。
第147章 147
因为去年大灾, 瑞朝流离失所的乞丐数量激增, 被送到北部的竟高达十万人!
不过这么多人涌进广袤的三个州,对于北部需要开垦的土地来说,却只是九牛一毛。于是戚博翰又颁布了一道谕旨, 不管是不是乞丐,只要到北部定居, 不论男女老少, 一人能分到五亩地!而且只要去所在地县衙报名,官府可以安排免费专车送过去。
这到圣旨一出,立即引发了北迁的移民热潮。那些一家十几口人,只有十来亩耕地的农民, 几乎没有怎么犹豫, 便选择了北上。
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北部, 此时已经接近七月的尾声。拖了三个月的习家科举舞弊案终于下了判决。跟大家想的一样,习家果然又像龚家一样,被一窝端了。陶笉然照例去天牢里找了几十名女老师, 竟也直接就凑够了淮阳府和行知中学需要的老师数量。
不过这些新老师质量参差不齐, 陶笉然把她们全部打散,一部分留在京城, 另一部分去宁安作为交换,换了一批老教师过来。
与此同时,行知学院的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
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毫无意外都通过了毕业考试,但他们各自的选择却不尽相同。
陶小妹、田达、陶明杰和陶鹏飞, 都选择了去京城读中学。另外还有二十几名校刊社团的学生,也选择了京城。
而余下的七十多人,因为没有加入校刊社团,所以没有收到北上的邀请,有一半人选择在宁安中学继续就读。而另外将近三十名学生,被学院出的薪资吸引,决定当一名小学老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短暂的毕业典礼过后,曾经一起同窗苦读的同学们,就要开始各奔东西了。
陶禧然看着陶小妹收拾行李,大大的眼睛里含着一层朦胧的水雾。
陶小妹一个转身,就看到已经长得比自己还高的小弟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当初叫你好好学习别太贪玩,不然现在你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京城了。”
“我明年就能去了,你们要等我!”陶禧然嘟着嘴,心中虽然不舍,但他现在已经是个男子汉了,送别的时候绝对不会跟上次一样哭得稀里哗啦的!
第二天便是要离开的日子,陶禧然拉着大姐说了许久的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宿舍的另一头,特意请假回来送王琬凝的百灵,也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小姐,我给你做了几件狐裘,去到之后就可以拿出来备着了。京城比宁安冷得早,你可千万不要忘了。”
“放心吧,不会忘记的。”王琬凝脸上一直保持着淡淡的笑容,眼神却时不时地往门口张望。
百灵没注意到王琬凝的小动作,仍旧念叨个不停:“小姐你先去京城等我,我们纺织厂已经计划要去京城开分厂了,到时候我申请调过去,我们就能经常见面了!”
“那挺好的。”
一直等到第二天出发,送行的人中都没有看到那个高挑的身影。王琬凝收敛了脸上的表情,进入马车内闭目养神了半响之后,再次睁开眼,已经是一脸坚毅的神情。
八月份秋收结束后,一直供给给北部的粮食总算可以缓了一些。今年风调雨顺,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是丰收,基本见底的国库也终于充盈了一些,
也差不多是这时候,陶小妹一行人终于来到京城了!
陶笉然小半年没见过小妹,此时紧张得不得了,提前了好几天让子期准备好陶小妹的房间,又每天下朝之后就去吩咐厨娘准备多点饭菜,以防陶小妹今天来到却没有好饭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