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359)

2018-04-07 炀师

  有了新的奢侈品,陶笉然松了一口气,但他并不想放弃香皂。不仅是为了宰匈奴,更是因为他不想起来还好,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五年多没用过香皂沐浴露这些东西洗澡,浑身都痒痒!

  香皂无非就是一些东西的化学作用形成的,陶笉然决定去培养几个工匠,去学一下化学!

  工匠们从宁安带了几大车东西中,就有行知学院的全套教材,可以说是非常周到了。

  陶笉然带上化学书,就往工匠园走去。

  工匠们看到陶笉然过来,个个眼神放光,像是饿死鬼看到肉一样!

  陶笉然处变不惊,一脸淡定道:“把所有人都叫出来,我有件事情要宣布。”

  见陶笉然这么严肃,工匠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件大事情,事情越大意味着赏金越高!工匠们只花了五分钟,就集结完毕了。

  陶笉然看着废话也不多说,只问道:“有谁识字的?”

  张大钧不在,四十九人只有六个人举手。这比陶笉然预想中的要好很多,于是他朝那六个人招招手:“你们过来,这里有几本书,你们先看看,看过之后念给大家听,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一下。”

  由于化学这科性质比较特殊,行知中学一直没开这门课,只让老师和学生们自己看书自习,所以陶笉然也找不到什么老师来教他们,就让他们自己瞎琢磨了。

  不过让工匠们学化学不是主要目的,陶笉然又道:“让你们看这个呢,是想让你们做个东西出来。就跟皂角一样是用来洗东西的。但是皂角太伤皮肤了,不适合用来洗澡。我想让你们做出那种滋润一点的清洁用品,滋润温和一些的,不仅能清洁,还能保养皮肤。这些书上可能会有答案,也可能没有。你们也可以选择不看书,自己去试验。谁最先做出符合我要求的东西,赏五十两!”

  五十两!?工匠们差点没惊叫出声。

  “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做出来!”工匠们拍着胸脯道。虽然他们这些糙人不能理解皂角哪里伤皮肤了,但是有钱都是大爷!不就是滋润么!不就是保养么!撸起袖子就是干!

  第174章

  六月一日, 琉璃阁第二次国道拍卖会落下帷幕, 陶笉然看到戚博翰送来的信件, 才知道原来第二期的国道修建,竟是要打通京城到宁安的路。而且是水陆双管齐下。

  不过由于距离太远, 这一期的工程最长的一段, 预计要花费一年才能完工。

  陶笉然对此倒是十分期待,甚至能想到将来工程完毕后,宁安定能成为瑞朝第二大经济中心!

  进入了六月春天悄然走远, 头顶的烈日一天比一天大。五十亩棉花田里的植物,万幸地没病没灾, 顺利长成了陶笉然印象中的模样,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了。

  邱勤业和李琼的画册也全部画完, 农民们在看过之后, 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修改了许多遍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版本。

  陶笉然看着眼前这个比原本的手册还厚三倍的画册,不得不感慨两人的用心。

  “辛苦你们了,这份画册刊印的时候, 会印上你们的名字的。”陶笉然对两人道。

  “这怎么好意思?”李琼很是意外, 他们只是按照别人所书, 将文字转化成图案罢了,竟然也能署名?这虽然算不上是立著,但看陶笉然的意思,这图册应该是要广发给农民的!这也算是流芳千古了吧!

  “这是你们辛苦所得, 自然好意思。”陶笉然安抚道,“不仅要署名,这次你们做得很好,我已经写信给陛下提过你们了。等棉花成功种出来后,封赏应该不会少。”

  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圣人面前露了面,李琼和邱勤业都是激动不已,但又不敢在陶笉然面前失态,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陶笉然又勉励了两人几句,一人赏了五两银子,便放行了。

  随后陶笉然又在给戚博翰写信的时候,顺带捎上了这份画册,还提及了自己想拉拢李琼和邱勤业的想法。

  这两人才学虽然不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最重要的是对陶笉然忠心,其他的可以慢慢发掘和培养。再加上邱裕,这趟沂州之行也算有点收获。

  还有李通判和钱长史,陶笉然接触不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两人很少在陶笉然面前出现过。陶笉然也懒得想那么多,既然人家没想在他面前露脸,那他也没必要舔着脸上去收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