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471)

2018-04-07 炀师

  陶笉然听到戚博翰突然又提起此事,想想确实也足够糟心的,便也没有再深思戚博翰方才的情绪。转而认真思索了一番后,道:“我觉得咱们还是缺了个监察机构。”

  说到监察机构,戚博翰立即联想到了御史台,脸色变得有些臭,但很快又收敛了起来。

  戚博翰点了点头:“有道理,那御史台在京中就只会找我的茬。其他那些世家高官他们倒是不管,放在京城也是碍事。不如……”

  陶笉然秒懂戚博翰的意思,这是要把御史台调遣到地方!

  陶笉然十分赞成他这个想法!

  御史台当初设立的目的,就是帮忙监察文武百官,以至皇帝的言行有何不妥,但现在御史台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嘴炮台,没有丝毫实际用处。

  但若是直接就废了御史台,名声也不好听。搞不好还会被人评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肯听批评。

  那不如把这个鸡肋一样的御史台,给扔到地方去监督地方官员。就算他们去到之后也不干实事,那也总好在京城膈应自己的强!

  不过身为实用主义,陶笉然还是不赞成这样的人力资源浪费的。于是建议道:“咱们地方官都有政绩要求,那这个御史台也得有点政绩要求吧?”

  戚博翰就知道陶笉然这种鬼点子最多,于是笑道:“接着说。”

  陶笉然嘿嘿一笑,奸诈道:“比如说,一年需要交出多少个贪官,找出多少个污吏,你看怎么样?”

  “这样怕是他们会为了政绩,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了。”戚博翰虽然是在挑毛病,但眼中含笑,他知道陶笉然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元旦快乐啊!!(好像说得有点晚)

  第229章

  “没关系,只是要他找出来而已,又没说他有权利处理。就让御史台每年带着证据回京述职。再让刑部那边查探这是证据是否属实。如果真的有人为了凑政绩,而冤枉别人的话…”

  陶笉然话没说完,戚博翰便懂了它话中的意思。

  到时候被他们抓住这么大一个把柄,那怎么处置都不为过了!

  两人说话间,便默契地商量好了一系列的政策。

  这种你说半句他懂后半句的默契,就像是夏天里喝道了冰镇的维他柠檬茶。冬天里吃到了热腾腾的烤地瓜。让人从头到尾,由内而外地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以及快♂感。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灵魂伴侣吧。

  陶笉然看着戚博翰的侧脸,脸上露出了一个能把人甜死的笑容。

  御史下地方的政策很快就开始推行了,不过下地方的御史也不能叫御史了,改为监察史。戚博翰一口气将以前那些总是挑他刺,不干实事的御史全都给发放下去。一时间整个御史台人人自危。

  新政策实施其间自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那都是戚博翰要管的事情,陶笉然现在要忙的事情非常多。

  地理研究生的考试结果也终于出来了,合格的人数跟化学研究生的人数倒也差不多,两所中学加起来也是二十来人左右。

  由于地理研究所建在宁安,陶笉然起来没办法当面给所长交代任务,只能写了封信,让京城的研究生们带过去。

  虽说是地理研究所,但实际上还是研究天文偏多。因为这个时代,如果真的出门研究地理,擅自绘测地图,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所以,陶笉然给地理研究所交代了第一个任务,就是总结一套可以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测量法。

  为此,陶笉然还去钦天监那边打劫了一位人才。就是帝后大婚当天给他们送祝福的,那位年轻又帅气的钦天监。

  这位钦天监名叫詹启,是现任监正的嫡长子,完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原本詹启的父亲是打算让儿子去帝后面前露个脸,以后可以混个好前程,没想到这一露脸露过头了,直接被皇后打包塞到宁安去了。

  等到行知行政所的招聘考试开始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4月中旬。

  前不久,陶禧然通过了御医院的考试,开始进驻与医院,成为了一名实习御医。

  有了这个名头,陶小妹还没开始放出要替自家小弟相看的消息,就已经开始有媒婆踏着门槛上来了。

  不过比陶禧然的好消息来得更快的,是一早就开始准备的慕容家。

  慕容家世代都是跟当地的一些书香世家联姻,这次给慕容温瑜挑的姑娘自然也不例外,是个十分温婉、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