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474)

2018-04-07 炀师

  这种面积比岳州府还要大,王灵均审批的时候被吓到了,对潘文山问道:“一个学院而已,需要这么大的地方吗?”

  潘文山十分坚定道:“不止是学院,以后行政处和研究所都会建在里面。这是我们经过缜密计算之后得出来的结果,因为……”

  “好了好了,既然有需要那就盖吧。”潘文山还想跟王灵均仔细解释,王灵均却懒得听了,连忙阻止道。

  王灵均说完就,盖上了自己的大印,把这么一大块土地分给了行知学院。

  大学城动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陶笉然耳中。

  得知他们一口气要了这么大一块地,陶笉然也没有惊讶,转而对戚博翰道:“等宁安那边的大学城建完之后,咱们京城这边也盖一座,怎么样?”

  戚博翰也被大学城的占地给惊到了。虽然陶笉然以前常说大学城,但他以为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却没想到竟然真的要建一座城池!

  “这么大的学校,有那么多学生吗?”戚博翰十分怀疑。

  “现在没有,但很快就有了。”陶笉然一边说着,边翻看了系统中全国行知小学的统计。

  现在瑞朝已经有了五十多所行知小学,每一座小学至少有五十名学生。其中人数最多的乐径村行知小学,如今足足有两百多名学生!

  随着行知小学越来越普及化,中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大学城招满学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戚博翰生为土生土长的土著,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竟然能有这么多的高知识分子,但他却无条件地相信陶笉然说的每一句话,心中顿时升起豪情万丈。

  将来瑞朝会有两座城池那么多的高知识人才,何愁不能扫平天下?!

  不过这个大学城也不是一时间能够建成的,除了建筑需要时间之外,大学的教材也需要慢慢研究。

  想要真的招满两座城池那么多的大学生,最少还需要十年左右。

  陶笉然倒不如戚博翰这么着急,反正他只要辅助戚博翰成为千古一帝,其他的并没有多强烈的欲·望。

  至于这个由他一手创办出来的,行知学院的将来,陶笉然并不强求。只能在有生之年,给行知学院留下可以自主运转的制度系统。

  那在他离开之后,行知学院就还能继续航行,到达那个被藏在系统深处,没有兑换出来的知识领域。或许,还能到达陶笉然前世的科学界所没有到达的神秘地带!

  这么想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经过陶笉然的这个小翅膀,瑞朝现在的知识水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科学起步时间可比陶笉然前世的那个历史节点,早了不知道多少百年!

  说不定等到后世,还会有人歌颂他和戚博翰呢!陶笉然忽然间就理解了,现在文人想要名留千史的爽感。

  不过陶笉然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宁安大学城那边选定了地址之后,很快便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程。

  现在大学城暂时只规划了南方行知行政所总所,以及地理研究所两栋建筑。所以虽然划分了这么大一块地,实际上要盖的房子并不多。

  考虑到将来的格局,行政所必定是要处于大学城中央的。而研究所则需要僻静的地方,因此两所建筑距离会比较远。这就需要再在两栋建筑周围,再建造一系列的配套生活设施。工程量堪称浩大。

  再加上大学城这边人迹罕至,为了安全起见,两所建筑都要单独建造一座围墙,虽然有些浪费,但这是陶笉然特别交代的。宁愿多花费一些钱财也不能将老师和学生们的生命安全,至于危险的状况。

  章文友算了算工程量,两所建筑即使可以同时开工,但是完工也至少要一年左右。

  但是这一年的时间,行政所和研究所也不能不干活。为了不耽误两个机构的工作进度,王灵均直接让工作人员,直接搬进了自己的节度使府里。

  王灵均现在住的节度使府,就是戚博翰当年的王府。地方虽然比不上皇宫这么大,但好歹也有这皇帝故居的名头,工作人员得知之后,甭提多高兴了!

  宁安那边逐渐步入正轨,陶小妹在埋头苦干了小半个月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份自己满意的策划案。

  陶笉然看着足足有十厘米厚的策划案上,还有密密麻麻、各式各样的计算表格,瞬间觉得脑壳疼。

  陶笉然身为彻头彻尾的文科生,毕业多年,现在数学水平退化到只有初中水平。而陶小妹的表格上不仅使用了大量的高中算术,甚至还有很多陶笉然似曾相识的高等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