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603)

2018-04-07 炀师

  陶笉然和戚博翰上街不喜欢人跟着,便只带了暗卫,和两个负责拎东西的影卫便出门了。

  金陵的冬天没有京城那么冷,可是因为棉花暂未普及,街上的百姓不少都冷得直哆嗦。

  身上穿得暖和一些的,都是有钱人家的下人打扮。

  而且路边一些隐秘的角落里,还有不少小乞丐。

  陶笉然和戚博翰很快发现了连州的不对劲。

  按理说身为瑞朝中部最繁华的州府,住在府内的百姓至少都该吃饱穿暖才是。

  如今瑞朝国富民安,不说京城,这路上他们见到的住在州府里的平民百姓,生活水平都没有连州这么差,毕竟能在州府站稳脚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不会太差。

  而且瑞朝有军事学院和行知学院,一般走投无路的小乞丐都会自行投奔。在微服私访这一路上,陶笉然见到的乞丐还不超过一百数。

  而这连州府,陶笉然只是随意出门一趟,遇到的乞丐就已经十来个了。

  这些情况,每年述职的时候,可从没听连州知州提起过!

  陶笉然和戚博翰对视一眼,都没了继续采买的心情,随意买了些东西便回了宅子。

  刚一进门,就有暗卫跳出来道:“主子,方才属下发现有一群人一直在盯着主子。”

  “有人心虚罢了。”戚博翰不以为意,吩咐道,“派多些人去保护皇子公主,不许有任何差池,再去查一查连州知州。”

  陶笉然皱着眉,思索道:“我记得连州知州姓李,是这里最大的家族的家主,以前看着人还挺老实的。不过怎么总感觉这个姓有点耳熟?”

  “金陵李家,是京城李家的分支。”戚博翰面带寒霜,“两家早已分家,当初处理京城李家的时候,才没动他们。”

  说到这,陶笉然总算想起来了,以前那个拥兵自重,还企图造反的李家!只是陶笉然万万没想到,李家主家已经落败,这分家竟然还有胆子欺君!

  这是陶笉然南巡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疑似贪官污吏的人,越想越是生气:“金陵这地界,每个州府离得都不远,为什么连州发生这样的事情,周围的知州都没有察觉?还是说他们也是狼狈为奸之徒?!”

  “我们人手不多,不能派太多的人出去查探。等过了年,再让朝中派人过来详查。”戚博翰倒是显得冷静很多,这种情况他早有预料,瑞朝这么大,不可能真的跟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一片祥和,

  然而,陶笉然听了之后情绪更是激动了:“还要留着他们过年吗?!就应该年前把这些蛀虫给撸下去,让百姓们过个好年才对!”

  “可是这样,他的同伙就会被惊动,想要一网打尽就十分困难了。”戚博翰将陶笉然按到了椅子上,给他递了杯茶水,“别冲动,若是不能将同党全部收拾干净,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百姓受罪。”

  “那我们什么都不做,过完年就走?”陶笉然虽然知道戚博翰说的在理,但是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

  “你要是想教训他,也不是没有办法,且再等几日,让暗卫查清楚再说。”戚博翰好说歹说,终于把陶笉然给劝住了。

  而与此同时,知州府内,一个长相憨厚的中年男子,表情却是于长相截然相反的阴狠,对下面半跪着的,武士装扮的人问道:“他们真的没有发现什么不妥?”

  “回禀大人,属下认为,应该没有。如今那四个小孩还在外面闲逛,若是发现有不妥的话,他们定然会把小孩叫回去的。”

  “不可大意。帝后心明眼亮,若是亲自到连州来的话,一定是瞒不过他们的。现在只希望,那一家子不是帝后了。”中年男子吩咐手下继续盯着,然后转头去后院沐浴斋戒祈福去了。

  虽然他上京述职过多次,但从未敢抬头直面圣上,对于陶笉然和戚博翰的长相,只有模糊的一点印象,实在是不敢确认那一家的身份。

  而且听说这次跟帝后出巡一起离京的另外三家人,就连模样也跟帝后一家有几分相似,这让人更加难以辨认哪一家才是真的帝后了。

  不得不说,戚博翰这一招,也确实有效。现在瑞朝可没有照片那么清晰的人像,真正见过帝后一家的,也就京城的那些受重视的朝官。

  就算他们口述,让画师画像,也决计画不出多像的人来,这才得以让陶笉然一行人一路上,少了不少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