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作者:炀师(619)

2018-04-07 炀师

  这也是慕容温瑜因为如今正得圣心,才有的待遇。但若慕容家再出事多几回, 往后可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了。

  可恨有些人, 就是太过固执, 看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处境!

  慕容温瑜这次终于没有再放过任何人,就算揪出家中主谋是从小待自己亲厚自己的亲叔叔,也没有丝毫手软。

  而翁元基那边的抓捕也十分顺利,这次参与进来的, 都是顽固的文人。面对王寅和丁青云带领的精兵,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加上两名将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在这之前又有慕容温瑜和公孙德业的策无遗算,这次没有漏掉名单上的任何一个人!

  等太阳高高挂在天上的时候,这场悄无声息的清缴已经落下了尾声。

  昔日风光无限的丞相,如今变成了一个手脚都带着镣铐的阶下囚。

  公孙德业拿出了戚博翰一早送过来的密旨,当场废了翁元基的宰相之位,关入天牢,等待帝后回京之后再做处置。

  翁元基入狱的事情,出乎许多官员的意料。

  毕竟在旁人眼中,翁元基可是戚博翰最得力的下属!而且一直在帮戚博翰制衡陶笉然,戚博翰不可能会对翁元基下手!

  这次的行动,莫非是皇后主持的?

  皇后要开始打压皇帝的势力了吗?

  帝后之间的平衡是不是要被打破了?

  皇后是不是不甘心受人钳制,打算篡位?!

  各种阴谋论开始频频传出,而民生日报一反常态,对这件事情只是草草报道了一番,随后开始转移民众的视线。

  比如,京城要开办行知小学了!

  比如,南蛮和高丽前来赔罪的使臣又要进京了。

  比如,西北练兵练了大半年,这次王君浩终于亲自上阵带队,直接把突厥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还一口气占了两座城池。

  果不其然,大部分百姓的视线都聚焦到了别的事情上。

  民生日报如今已经在全国各个州府,都有了自己的分社。也开始做起了本土化的报纸,开办了不少子刊物。

  而在别的地方,民生日报也改名为民生周报,只报道这一周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大事件。

  具体每个地方的日报,都有了自己特色的内容。

  如今,每日看报,已经逐渐成为瑞朝中产以上阶级的习惯,随时掌握瑞朝的各种动态,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说是老土!

  而送孩子去上学,也成为了瑞朝大部分百姓的家庭日常议题。虽然最后不一定会付诸行动,但是可以看出,百姓们对让孩子上学这一事,观念正在慢慢转变。

  陶笉然和戚博翰这一路上见了许多许多这样的变化,虽然还有很多膈应人的事,总体来说却是十分满足的。

  看到百姓们日渐开化,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慢慢丰富起来,这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就连戚博翰也少有地动容了。

  陶笉然和戚博翰在济州逗留了足足一个多月,提拔了谢家的子弟为临时知州,又在牛成弘和章文友赶过来之后,彻夜详谈了许久,这才离开,继续南下。

  路上他们也没能闲着,跟着翁元基谋反的官员数量不少,如今全部入狱,朝廷又空了许多,人手是严重不足了。

  陶笉然和戚博翰都分别提拔了一些之前看重的人才,名单拟定之后,陶笉然有些犹豫道:“博翰,你说这时候把小妹调入户部,好不好?”

  戚博翰思索一番后,便点头道:“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想来这个时机正合适。”

  得到戚博翰的肯定,陶笉然便放心地将陶小妹的名字给添上去。

  第二位女官入朝,大臣们的反应已经没有上次那么激烈。

  也是因为上次带队的翁元基已经入狱,戚博翰和陶笉然人在外,但他的铁血再起唤起了大臣们对他的畏惧,此时所有大臣都谨言慎行,不敢再多有微词,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翁元基。

  于是陶小妹入职,倒是比王琬凝顺利得多。

  转眼就到了六月,陶笉然一行再走几日,便要到宁安地界了。

  而一直窝在御医院做研究的陶禧然,也被姐姐揪了出来,塞上马车往岳州送去。

  陶禧然的婚礼,定在了今年的十月,在老家乐径村举行。

  所以陶笉然一行,这次在宁安会一直待到婚礼结束,然后赶在运河结冰之前,和陶禧然夫妇一起返回京城,结束这趟南巡之旅。

  得知要回到老家了,四个孩子都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