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_作者:银色纪念币(1056)

2019-11-30 银色纪念币

    民间甚至有一种说法,很多所谓的国产品牌,就是用老百姓的爱国之心,在骗老百姓的钱。

    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一个日本学者,大前研一。

    这是一位亚洲地区唯一进入世界前十国际级别管理大师排行的学者。

    这位日本专家这几年主攻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话,就毫不留情的说:“我觉得,中国人太急躁了。”

    “不能不急躁啊。”主持人笑道:“我们起步太晚了,想要追赶世界强过,必须要争分夺秒。”

    “争分夺秒和急躁不一样。”大前研一对中文倒是很熟悉,摇摇头,说:“中国起步晚,可是机会多,这是东方最大的市场,遍地都是机会。可恰恰因为如此,中国的企业家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很难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

    “多领域难道不好吗?我们现在每一个领域,可以说都在起步阶段。”主持人又道。

    “多领域短时间之内可以赚钱,但是长久来讲,全世界真正最赚钱的企业,无一不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比如可口可乐做饮料,丰田做汽车,都是一个领域化、专业化最后全球化的过程。”

    “潘主编,您怎么看呢?”主持人问潘觉。

    潘觉呵呵一笑,说:“我最近出差比较多,经常坐飞机,机场嘛,会放一些目前最流行的书,我研究经济,所以对于经济方面的比较感兴趣。”

    主持人和大前研一看着他,等待下文。

    “连续看到好几本书,都是讲企业管理,经济运作的,我翻看了一下,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

    潘觉淡淡一笑,拿出一本书放在桌上。

    这本书,名字是‘西方百部管理经典’。

    潘觉拿起来翻了翻,笑得有些讥讽,道:“大家看到了吧,西方一百个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可是管理学圣经啊。可是呢,它只有区区两百页……”

    说着,看了眼大前研一,认真道:“刚才大前研一先生说中国企业急躁,从这些书里就能可见一斑,这一类的书,现在是市场上可是非常的畅销啊,我们想用区区两百页,就把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教训都学到,这本身就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过程。”

    “揠苗助长这个词说得很好。”大前研一说:“管理、经营,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这些书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它们的流行,恰恰说明了整个企业家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急躁状态。”    企业和老百姓急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追上世界水平,也为个人赢得财富,虽然并不是什么好心态,但从大环境上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穷了这么多年,苦了这么多年,落后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建国之后,实际上也被发达国家蔑视了这么多年,加上近百年来,近代史屡屡被列强欺负,中国从上到下,有憋着一股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冲天而起。

    理解归理解,可是落在实践之中,这股劲在很多情况下,使得不是地方,用歪了。

    中国人聪明,但是这种聪明,很多时候体现在小聪明上,不愿意踏踏实实的投入,沉下心来研发,而是走小路、抄捷径,看起来数据是上去了,可是底子并没有强多少。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之一,也是企业不断提升自我深度和水准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有一些企业,号称所谓的高科技、研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这一次潘觉来开炮了,举了几个例子。

    从96年开始,国内流行一股高科技风,众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崛起,但是这些企业,大多都在做一件事:买国外的零配件组装,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

    这在最初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从抄袭到原创,本就是一个过程,但是从这些企业的年报里可以看到,研发经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最擅长的,是不停的推出各种各样和产品本身性能并没有关系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