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_作者:银色纪念币(1118)

2019-11-30 银色纪念币

    当时有种说法,‘戏界无腔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唱戏的,每种腔调流派,都在学谭鑫培;吃饭的,只要长了嘴,都在夸谭家菜。

    之后谭家菜又开到了沪广两地,继而全国各大城市开花。

    “可是据我所知,正宗的谭家菜似乎已经失传了啊。”在等菜的过程中,梁一飞好奇的问宋元新。

    解放后一段特殊时期,规定只允许经营大众类菜式,不许搞‘奢、精、特、费、美’的资本主义腐化堕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名厨名菜均纷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好像也只有香江那边,是有那么几家勉强还算正宗的谭家菜,却也不是正宗谭家人了。

    “谭家人嘛是找不到了,不过这里的谭家菜的确正宗,我和大厨认识,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故事,要感谢周总理。”宋元新道。

    “哦?这怎么说的?”梁一飞问。

    宋元新娓娓道来,60年代,周总理了解到谭家菜面临的困境,为了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特意安排谭家菜原班人马入驻了首都饭店,为外宾服务,即是对谭家菜的肯定,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当时,和谭家菜一样受到保护的名厨、名菜,比如川菜范家、湘菜陆家、豫菜候家,都集中在首都饭店,这些人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心得,反而在那个特殊时期,把各自家传的本事,再一次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上。

    “这里的周大厨师,师承彭昌海,彭昌海的师父,正是人称‘菊花蛇王’的最后一代谭家菜传人谭勇强。梁总,我跟你夸一句口,全国谭家菜,要说正宗,周师傅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个菊花蛇王梁一飞倒是听说过,岚韵湖的粤菜大厨做过一道‘菊花水蛇羹’,那真是入口清香鲜美,鲜中有爽,爽中有滑,据说,就是来自这位18岁就背着一筐水蛇参加全国厨艺比赛的菊花蛇王首创菜式。    聊了一会儿,便有服务员来起菜,谭家菜发源于粤菜,起先几个开胃小菜便是很常见的水晶虾饺、雪花牛肉酥、豆豉凤爪,烧鹅白切鸡叉烧拼盘,男士一人一份果冻一样的茯苓糕,还专门为女士点了一份杨枝甘露。

    袁欣然微微尝了一口,眉眼就带上了笑。

    接下来各种菜式流水价一般上来,西山走地鸡吊出来的黄焖鱼翅,用鸡、鸭、肘子、干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汤调制的清汤燕窝,还有按例算的蚝油紫鲍,汤鲜味美,但盘中原汁汤浆仅够每人一匙,显得颇为稀罕;

    之后,什么大乌参,草菇蒸鸡,虾子茭白,三鲜猴头,清蒸鳜鱼等等一道接着一道的上来,不一会,就漂漂亮亮的摆满了一桌菜。

    有菜必有酒,说来也怪,谭家菜发源粤菜,配得却是八年绍兴黄。

    宋元新起身给梁一飞斟了一杯酒,笑道:“梁总,袁小姐,咱们也算是好口福,拖了故总理的光,这要是搁在以前啊,吃谭家菜,须得入谭家门才能吃到,甭管您是多大的老板,多高的政要,谭家师傅绝不外出。当年汪精卫进京宴请名流,据说曾找谭家破例出一次外会,被一口回绝,后来好话说尽,谭家才勉强答应给汪做两道菜。喏,就是这两道黄焖鱼翅和蚝油紫鲍,都在谭家事先做好,再由家厨送过去。”

    “呦,还给大汉奸做过菜呢。”袁欣然开玩笑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谭家再牛,他也就是一个小买卖人,还能扛得住政府啊?是吧梁总,不能要求咱们这些买卖人豁出命去爱过吧,咱们只负责做生意交税,那就是尽了本分了。”宋元新接口说。

    “欣然你搞错时间了,汪精卫进京,那时候正儿八经国名党二把手,论地位,是国家核心领导人,论资历,那是炸过摄政王的革命老牌英雄,论长相嘛,也是民国著名的美男子,那时候倒不是汉奸。至于当汉奸这个事吧,学界一直有种不太主流的说法,曲线救国的想法,未必就是假的,成立伪政府,就算是六分汉奸心,怕是也有四分是受了老蒋的忽悠和排挤。”

    从吃的,聊到民国轶事,这位宋老板大约是专门负责交际的,倒也是博学,和梁一飞能聊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