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孙达威为海调会未来拟定的一个大方针,海调会的用人计划,和当前美国市场上的并没有任何区别,人去去留自由,学生可以申请贷款,各种协议等等,只不过,学生从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变成了从海调会拿补助,这个补助,即包括助学的,也包括助业的。
在未来,甚至是创业的。
美国以平等开放标榜世界,但实际上,最缺什么最喊什么,在世界发达国家之中,美国的不平等才是真正最严重的,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待遇,比如银行贷款,还不如黑人便利,很多亚洲学生在上学阶段,只能去打工,拿着比同样打工者低一半以上的低工资,勉强维持生活和学习。
说句题外话,这一块,会花掉梁一飞大量的金钱,而且是持续开销,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去找一些现金奶牛的原因。
“我是华裔,我当然不排斥中国留学生。不过……”杨之远沉默了片刻,说:“不过,我现在已经不是CEO,只是一名普通的高管和大股东,所以,你的提议,我也没有权力答应。如果有中国留学生愿意加入,可以通过正常的流程,进行考核和聘用。”
这话就等于废话了,杨之远虽然不再担任CEO,但是作为创始人大股东,他在雅虎内,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特别是,目前的雅虎并没有走上扩张的道路,还是采用那种‘几个人说的算’的运营模式。
如果不能和杨之远这样真正有话语权的高层达成默契,获得感情上的倾向,海调会朝雅虎派人,会很困难。
见孙达威神情有些不悦,杨之远的语气缓和了些,说:“达威,你我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我虽然不喜欢大陆,但我不喜欢的,是它的管理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大陆是沦陷区。当然了,我也不喜欢蒋家父子和美国总统,互联网青年都是无政府主义者,呵呵。可是,沦陷区的人民也是人民,也是我们的同胞,如果在公平的条件下,我当然愿意接受同胞。”
“那么,可是呢?”孙达威抬起头问。
“你要知道,内心的自由,往往受制于现实的拘束,没有现实的拘束,内心的自由就是荒谬而飘渺的。”杨之远说了一句听起来蛮玄乎的话,然后道:“这里是美国,雅虎需要在美国上市,我们的投资人,是红杉和软银,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美国的股民和监管机构。可是,你认为,美国人喜欢中国人嘛?美国政府,愿意看到太多的中国人在他们最前沿的上市公司吗?如果是这样,那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派巡洋舰去拦截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回国呢?”
“那是冷战思维。”孙达威皱眉说。
“那是人类正常的思维。”杨之远正色说:“美国可以允许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富裕,因为美国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市场,但它绝对不会允许中国在能决定人类未来的事业上超过它。”
孙达威继续皱眉,说:“我觉得你想的太多了。”
顿了顿,“另外,你必须要明白,中国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回到国内。
顾文明找到的,是于闵红,那位原是空里真正的补习班霸主,新东方的创始人和掌舵人,民办学校龙头大佬。
说来话倒是也不长。
新时代92年的时候就成为了滨海市的民办教育龙头,然后在93年,开始朝全省扩张。
看起来,好像只是在南江省内,但是呢,它的影响力和名气,却开始逐渐的向全国传播。
于闵红此时的历史轨迹,和上辈子还是一样的,当时在首都给人补习,贴小广告,有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小补习班,偷偷摸摸的用废弃工厂上课,然后……然后因为没有牌照,被抓了,罚了一大笔钱。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辈子,他是全国第一人,是这个行业的先驱者,没有经验、教训,也没有任何依靠,只能继续咬着牙扛下去。
往往只有一无所有的,无所依靠的人,才敢于一往直前。于闵红年轻时候绝对没有立志,说老子将来要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办教育一哥,一定要在美国上市,他这个阶段,脑子里想的,就是能多赚一点,过得好一点,活得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