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_作者:步帘衣(203)

  姜扬一听,这是好事啊,赶紧支持道:“臣以为此乃利国利政之策!”

  大楚帝王用一种近乎与有荣焉的语气告诉姜扬:“多亏了定国侯的建言。”

  姜扬一副老怀甚慰的模样,慈爱地看着对面的定国侯,赞道:“定国侯甚好。”

  陛下和丞相都这么夸了,群臣赶紧跟上,对定国侯大肆称颂起来。

  狄其野皮笑肉不笑地对龙椅上的顾烈递了个眼神,气得咬牙切齿。

  说话不算话!

  *

  所以下了朝,狄其野让近卫给顾烈带了个话,出宫去了。

  顾烈心道这脾气是越来越大,沉声问近卫:“他带着右御史去哪儿了?”

  近卫一后背的冷汗,战战兢兢地回:“定国侯说,他说他要去花街喝酒。”

  顾烈非常镇定:“近卫都好生跟着?”

  近卫赶紧点头:“万无一失。属下看着定国侯也没往花街去,是朝南大街走了。”

  顾烈摆摆手:“下去吧。”

  顾烈并不是装的不急,他是真不着急。

  狄其野前世去过花街喝酒,别人去花街喝酒,是饮酒作乐轻薄姑娘,花钱如流水,狄其野在花街喝酒,是自带酒杯碗筷,姑娘们蜂拥来看他,店家恨不得花银子请他来坐着。

  也不知道是谁占便宜。

  就这样还花街喝酒。

  顾烈啧了一声,照常去了政事堂。

  *

  狄其野那句话就是随口一说,他又不爱被人盯着看,怎么会乐意去花街喝酒。

  但他没想到,京城各大酒楼位置最好的厢房,都被订了。

  “这是怎么回事?”比起生气,狄其野更多的是好奇。

  半路追来的敖一松慷慨解答:“这我知道。是春闱的关系。”

  “春闱和酒楼厢房有什么关系?”狄其野不解。

  其实不仅有关系,还和狄其野有关系。

  大楚开朝,新贵遍地,不论是楚顾家臣还是武将功臣,家里都有几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这成了贵女,俗话说嫁女嫁高,自然更该往上嫁。

  然而,大楚第一贵人,他们的陛下顾烈,不仅宣布要为九族冤魂以帝王之身多守孝三年,而且因为深爱亡妻和小王子的缘故,并没有要开后宫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大楚第二贵人,自然就是定国侯狄其野。这就更别想了,陛下对定国侯又看重又防备,把人拘在东宫住着呢。

  第三个顾昭,王子还小。

  于是,楚顾家臣和外来武将间结了一波姻亲,剩下这些没找着合适的,谨慎小心不愿意与功臣通婚的,都还没着落。

  顾烈这个春闱,就开的正是时候。

  开春闱,就有了青年才俊,就有了官场新贵,就有了乘龙快婿。

  所以这些酒楼厢房都早早被各家女眷订下了,为了状元郎打马游街时,占个好位置。

  “而且,大家都说打马游街该由定国侯领着,还有不少时为了看您来的,”敖一松幸灾乐祸道。

  狄其野失笑:“前三甲打马游街,和我有什么关系。”

  “与民同乐啊,”庄醉跟着姜延也来了,插嘴道,“打马游街就是为了让百姓赏赏俊男,现在百姓都这么想看定国侯,说不定陛下就顺水推舟了。”

  狄其野环视一周,得,结党营私实证了。

第92章 定国侯府

  顾烈在政事堂收到消息, 说定国侯带着右御史打算去酒楼吃饭, 结果在街上又巧遇了吏部左侍郎、锦衣近卫指挥使和指挥同知, 于是带着一帮人回了定国侯府。

  哦,回娘家去了。

  丞相姜扬看陛下忽然对着消息条子诡异地勾了勾唇,不知陛下看到了什么好消息, 疑惑了一瞬,低下头继续听通政使奏事。

  回娘家吃个饭,更没什么可紧张的, 顾烈把消息条子揣了, 也继续议事。

  大楚开朝来,因为之前的多年争霸连年战乱, 民生凋敝,各地都有各种不足, 因此楚初年间,遇到最多的不是人祸, 而是天灾。

  顾烈用御史台变相清退了一波不适合理政的功臣,此生用了牧廉这个谁都不给面子的右御史,效果比前世还要好得多, 虽然一些位置上出现了空缺, 但徇私舞弊等乱象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朝堂也更快步入了正轨。

  前世这时候,雍州平川城一带,有一次较为严重的旱灾,那里本该是信州降将、立楚功臣杜轲管的地儿, 因为此生及时换上了有识之士,将旱灾解决得很好,账目清楚,赈灾及时,令顾烈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