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大不了不做那人的生意就是了,又不差他一个,其他人尝过味道后肯定会愿意买,镇上这么多人,还愁咱们生意不好?”
洛锦绣一脸无语。
山里红并不是多新鲜的玩意,到镇上来的不少都是周围村落的,谁没吃过啊,她早料到原材料的来源藏不住,更料到会有人质疑,只要应对得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王氏这种一有人质疑就不管不顾地想和人怼的态度却让她忍不住想翻白眼。
谁家做生意的对客人这么不客气?
要说你店大欺客,多多少少客人还能担待着点,像他们这才刚起步的连摆摊都算不上的小营生还这么横,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吧。
刚刚要是真让王氏和客人怼起来,他们今天准备的三百来串糖葫芦估计就别想全卖出去了。
诚然,糖葫芦营生赚钱她基本拿不到手,也没想过要插手,可既然她担负起了卖货的任务,就不能让王氏胡来,回头回家后被李淑秀老太太指责埋怨的可是她!
王氏算是她的长辈,她心里再不满也不好明着指责对方什么,只能干脆无视对方,和云景灏两个忙活。
王氏也没想着要帮他们分担,她就专注盯着洛锦绣的钱袋,防备她昧钱,其余时候就左右看看,和旁边摊子的人乐呵呵地闲聊,甚至偶尔说的嘴寂寞了,还冲洛锦绣说:“景灏家的,我有些渴了,你给我几文钱,我去买点茶水,再弄点瓜子儿打发打发时间。”
第十八章 管好你媳妇的嘴
洛锦绣嘴角一抽,没好气道:“婶婶,赚的钱回家都得上交,少了钱可不好交代,您还是先忍着点吧。”
王氏却皱起眉头,一脸不快:“就几文钱的事儿,到时候你就说多卖出去几份五文钱两串的,把钱对上不就是了。”
洛锦绣眉毛一挑,心中觉得好笑。
这才第二天,这女人就想着要和她串供贪小钱了?今天可以拿来买点瓜子茶水,明天就能什么都不买,白白昧下那几文钱,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就该成她的‘固定收入’了。
把钱交给李淑秀以后,王氏或是张氏赵氏怎么想法子从老太太那里抠钱是他们的事,但钱在她手里的时候,可不能出岔子,免得惹一身骚。
“婶婶可别为难我了,钱少了回家奶奶会责怪的可是我,我们还是赶紧把剩下的糖葫芦都卖完早点回家吧,回了家就有水喝了,要是你实在想吃瓜子,回头和奶奶说,她老人家要是同意了,明天来的时候,我就给你买些。”
王氏表情一噎,好一会儿都没能说出话来,只是啐了一口,恼道:“真是木头脑袋,一点都不知道变通!”
云景灏和洛锦绣全当什么都没听见,又有客人过来买糖葫芦,他们便干脆彻底将王氏无视。
因为总数量比昨天多了许多,今天一直到临近申时才将所有的糖葫芦卖完,午饭是早上从家里带的馒头随便对付的,不过赚得多了,日后大约可以向老太太申请直接在镇上买点简单的吃食解决。
回程,王氏似乎已经忘了之前那点小矛盾,只好几次反复追问洛锦绣今天一共赚了多少钱。
洛锦绣随意地敷衍两句,没说具体的数,等回到了家,才给李淑秀汇报了一声。
三百串大小糖葫芦串,一共卖了六百六十五文钱!其中所用冰糖成本约莫有两百多文,净赚四百文钱!
两天下来就赚了半两银子,云家人都快乐疯了。
不过也因为这两天做的糖葫芦太多,之前买的冰糖已经所剩无几,明天再用一天,回来的时候还得再买点回来。
这一回,李淑秀可半点不觉得肉疼,反而很是积极地表示要多买些回来,糖买得越多,才预示着他们要卖出去的糖葫芦更多,赚回来的钱也更多!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就这样,云家这边连续三天每天都去镇上卖糖葫芦,第三天又正好赶上镇上的小集,云家再怎么想藏着,村里人还是发现了他们卖糖葫芦赚钱的事情,并且为此议论纷纷,惊讶不已。
惊讶的有,羡慕眼红的更是不少。
有那听说要在山里红外头裹很厚一层糖衣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得搭进去多少本钱啊’!
村里人普遍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如李淑秀一样抠门的不在少数,就算明知道营生能做起来肯定是赚了钱,想到要先搭进去不少钱就觉得肉疼,这也导致大部分人都持观望态度,倒是没人兴起也要跟着做的念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