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慕容冲_作者:楚云暮(460)

刘裕又扫了与自己相识多年,曾一同混迹京口市井的何无忌一眼,低声道:“王恭虚有其名,当然不算什么,但只要他是谢玄制定的继任之人,那么北府军上下包括你那舅舅便只能俯首帖耳。所以谢玄暂时失势,却还是可以决策北府军——只是他绝不会轻易为了自己与司马元显开战内讧,以致政局动荡,国家不稳,所以才会一忍再忍息事宁人。但他又是这般的心高气傲,眼见自己落了残疾而受制于人,总会有最后的底线…”

何无忌会心一笑:“等司马元显得寸进尺,逼到谢玄不得不兵戎相见之际,战场之上便再也没人能阻你大展拳脚了。呵,不可一世的东海王殿下万万想不到我是因你之命才佯装投靠他的;就连算无遗策的谢大都督都想不到你我早已结成一线——只是这谢都督也太过倒霉,本来这些所谓的罪名,在他还手握重兵的时候根本不值一提,谁知他在长子已经打胜了还会误中流矢,到头来落个断腕致残的下场。”

刘裕不答腔,只是高深莫测地瞥向何无忌:“倒霉?那时候慕容垂惊闻参合之败而气绝,后燕军队阵脚大乱,撤退都来不及了,还有能力有时间将这小股溃兵安插进西燕军队里,伺机射杀谢玄?更遑论还在箭头淬上剧毒!根本就是有人处心积虑要除掉谢玄!若非箭失准头射偏了几分,只怕想要断臂保命都做不到!”

随即他冷冷一笑:“这个破绽,我能想到,难道那些大人物们会想不到?”

任臻退回关中已是仲春时节,塞北冀州一带却已天翻地覆。慕容垂死后,慕容宝即位,叔伯兄弟们各有自立之心,勾心斗角不断,拓跋珪则大举进军后燕,一路攻城陷地,先后取得柏肆之战等大捷。慕容宝在兵败如山的情势下不得不放弃各个城镇,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以拱卫国都中山。

任臻此行虽有台壁之败,但因后燕乱成一团自顾不暇,因而先前占领的晋南一带与豫州北部亦得以划入西燕版图。然而没人真为这开疆辟土而开心,全都忧心忡忡地将目光投向北疆的拓跋珪——他一举坑杀五万降兵着实是叫人心惊胆寒,而他挟胜扩张,手上的兵力已达三十余万,实际上已成了割据漠北的独立王国,脱离西燕乃是迟早之事,尚书令姚嵩认为应立即与拓跋珪划清界限,上将军慕容永则以为不可——万一激怒拓跋珪反而不好,不如先利用拓跋珪对付后燕,之后再行讨伐。朝臣各执一派,争辩激烈。任臻思前想后,不置可否,只命刁云领部分骄骑军进驻潼关,实为防备拓跋珪西顾南下,图谋关中。

自回长安以来任臻心力交瘁,已数夜难眠,难得伏案假寐一番,却感到身上一暖,随即是他熟悉的醇厚沉稳的声音:“怎不上榻正正经经睡一觉去?”

任臻反手搭住他的手腕,将头埋进他怀里:“你什么时候走?”

苻坚摸了摸他的长发,笑了:“赶我?”

任臻苦涩地一扯嘴角:“我都快烦死了,就跟你在一处的时候能平静些。朝上吵翻天不说,我每每一闭眼,就想到参合陂五万降俘…毕竟拓跋珪进军冀州的军令是我下的,我没想到,短短三年我已经彻底无法控制他了。”他抬头,揪了揪苻坚黏上去避人耳目的络腮胡子,“关于此事,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

苻坚一把抓住他作怪的手:“别国内政,我插什么嘴?你登基十年,一直很有主见,怎么这回何去何从如此犹豫?”

任臻继续苦笑,他吃够了一意孤行的苦,再不敢乾纲独断。苻坚似知道他心中所想,又轻声道:“台壁之战,你的对手是慕容垂,输的不冤,难道因此就万念俱灰,凡事皆怀疑自己决策?从失败中得经验,有过则改,对则坚持罢了。”顿了顿,又道:“就如当年你劝我的,淝水之战先败而溃,乃至举国皆殇,难道我半世为人,便样样是错?”

面对亦师亦父的苻坚,任臻当真是心存依赖,又想到苻坚先前依姚嵩之言,亲自带兵入关拱卫长安,又恐西凉军进长安会引起恐慌,干脆将兵马留在新平,自己乔装入京——长安对他而言,绝然是个伤心之地,也唯有如斯弘大的胸襟才会为了爱而不在乎过往成败得失了。

“说的对,是我想地左了。”任臻似下定了决心,忽而提笔写下一纸诏书,最后郑重其事地盖上玉玺,苻坚展眼看去,见是写的竟是“朕若有不测,即河西王慕容永承继帝位。”登时脸色微变,皱眉道:“你——”

“不过未雨绸缪而已,我惜命的很,绝不想死。”任臻一笑,“你不是说要在失败中得出经验教训么?我被困在长子苦侯援兵的时候,除了怎么突围,便是想万一我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在那儿了,西燕交给谁去?那么多人呕心沥血拼命换来的帝国,不能因我而像后燕那样分崩离析。你不是燕人,立场中立,正好为我做个见证,以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