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慕容冲_作者:楚云暮(566)

军帐之内,一个墨甲武士恭恭敬敬地跪在拓跋圭面前,他全身包裹地严严实实的,连脸上都罩着兜帘,隐去了所有的情绪波折。拓跋圭从他手上接过了一只黑漆木匣,取出一卷帛书,便将其放在先前驿使送来的红木盒旁:“崔浩就只有一封密奏?”

男子垂下头,声音低哑艰涩:“是,崔议郎言京城已暂时平静下来,各部皆再无异动,请陛下放心。”

拓跋圭已经一目十行地将书信看罢,宫内宫外果然一片宁静的表象,只等自己回去——秋后算账了。他冷笑一声,吩咐道:“很好。回去让崔浩继续小心应对,别让人看出破绽来。你则加派人手,先前命你盯梢的几个人,一举一动皆要记录在案,及时回报!”

男人领命告退,刚刚掀帐而出便与大步流星往内冲的任臻撞了个正着。男子急忙侧身避让,垂首默立。

任臻不知怎的,下意识地扫了他一眼,却被那黑纱兜帘中霎时射出的怨毒目光吓了一跳。然而再细看时,那人却又一副恭谨沉默的模样了。

任臻琢磨着这带有几分熟悉的眼神入了拓跋圭的王帐,拓跋圭本正在皱眉思考,见他来了便展颜一笑:“这脸不是好全了么?我看着更俊了。”

任臻皮厚,一路上早对拓跋圭三五不时的调戏话免疫,他充耳不闻地抬起左手解开貂毛大氅:“这都已经打到北海了,我说陛下,啥时候才能发动总攻啊?”

拓跋圭起身走了过来,亲自替他卸下厚重的披风:“怎么?打腻战了,想回家了?”

任臻白了他一眼,却问:“方才出去的那是谁?”

拓跋圭一愣,却也不准备隐瞒:“是我早些年暗中成立的侯官属,专收灭门罪奴以为用,不入三军编制,直接听命于我,专门刺探京中各部王公的动向行踪。本来只在平城范围秘密活动,自从出了那事儿,我便招用他们到此效命,以遥控朝廷。”

任臻闻言嘲道:“损招。难怪那般阴沉沉的,大白天还没脸见人。”

“那是他脸上有伤,毁了容貌,怕人见笑——你前些天不也藏着掖着不肯见人?”拓跋圭故意玩笑,便将这一话题敷衍而过,任臻和他又东拉西扯了几句,眼神转到了案头摆着的两只颜色不一的札盒上。除了正式廷议之外,俱是各大臣不经过朝会通过两种不同渠道向他直接报告各项事宜的奏章信函,最面上的一封奏章上不期然写着这么一句话——

燕帝慕容永继天兴元年册立中宫李氏之后,又得一子,名瑶,不日即封为储君,大赦改元,燕境宾服,暂无内忧可趁,此时并非我国对燕开战之良机耳。

拓跋圭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呼吸亦随之微微一窒,随即瞬也不瞬地转向任臻。

任臻大大方方地收回视线,面上还是那副稀松如常的表情:“你想对燕开战?”

拓跋圭从他的神色里没看出任何异样:“高车此次来袭大异以往,所有迹象都表明,不止我大魏的宿敌柔然,西燕也参与其中。慕容永忘我之心不死,只不过换了个迂回包抄借力打力的法子。”他舔了舔唇,又道:“你…不赞成?”

“当然不赞成。”任臻揉了揉眉心,“现在高车刚退柔然未平,两线作战鲜有不败的,何苦这时候去惹燕国?”

“你说的是。”拓跋圭无声地松了口气,顺手将盒盖掩上,“在北边未靖之前,暂时维持中原均势吧。”

第159章

长安未央宫

慕容永将最新战报狠狠地一掌扣在案上,他猜的出高车不是魏国的对手,只是没想到斛律光会败的这么快、这么惨,他这招投石问路迂回包抄的对敌之策想来是功败垂成了。

另一封则是从姑臧来的,封以金漆,正是西凉天王苻坚所来之密信。慕容永一目十行地看毕,阖目微叹,苻坚还是那个意思:时机未到。

忍字头上一把刀,他从未觉得时光过地这般艰难。

他刚提笔回信,便听金华殿外黄门唱名:“参见皇后娘娘!”

慕容永执笔的右手顿了一顿,便继续笔走龙蛇。

李赧儿在内侍引领之下云袖翩跹地进了金华殿,袅袅婷婷地在御阶下盈盈一摆:“臣妾拜见陛下。”

慕容永头也不抬:“梓童不必多礼。”却完全没有与其交谈之意。

李赧儿抬袖挥退众人,也不出声,只是静静地在旁打量着她名义上的夫君,西燕现任的皇帝。

慕容永正值壮年,自登基以来,为了稳定因权力交替而动乱的朝局日夜勤政,精神却依旧矍铄,容止可观不怒而威,时人皆以为“伟”。唯有此时此刻,他深凹的双目,唇上的薄须在明灭不定的烛火下留下了一大片惨淡的阴霾,而使他过分瘦削的脸孔上显出了几分隐带凄厉的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