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香_作者:九月轻歌(117)

2018-04-06 九月轻歌

  姐妹两个颔首以示赞同。

  又闲谈一阵子,杨汀州道辞之前,犹豫片刻,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有件事,我觉得应该给你们提个醒,又怕你们觉得我手伸得太长、话太多。”

  “直说便是了。”怡君笑道,“你的为人,我和姐姐很清楚。”

  碧君点头道:“是呢。”

  “那我就直说了。”杨汀州道,“昨晚在如意坊外,周世子与凌小姐见过面,先是有点儿争执,后来周世子就被凌小姐说服了。今日一早,两人以遛马为由,在护城河边说了好一阵子话,瞧那情形,凌小姐该是有求于周世子。”停一停,他补充道,“至于我如何得知的,就不跟你们细说了。说白了,我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平日来往的人又很多,有些事不难得到消息。”

  碧君、怡君莞尔,等待下文。

  杨汀州见她们如此,放松许多,“之所以跟你们说这事儿,是因为在学堂里知道,徐小姐近日跟你们有来往,该是很投缘,但她与凌小姐一向不合——徐小姐是只跟冤家对头争强好胜,凌小姐却是跟谁都争强好胜。周文泰那个人呢,有些时候,真是死脑筋,愁死人。……”他隐晦地把曾经劝说周文泰以及徐岩、凌婉儿的矛盾跟她们提了提。

  末了,他说道:“凌小姐那个人,结交的人比我都要多,且有几个高门中人。眼下我是担心,她可别因为徐小姐的缘故,有意无意间迁怒你们;反过来讲,徐小姐兴许会因为凌小姐的缘故,有意无意间连累你们。总之,你们日后多加留神。徐小姐的人品没话说,你们要防范着周家、凌家才是。”

  碧君听完,思忖好一会儿,总算理清楚原委,心里想着,这些人真是好没意思:安安生生地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么?

  怡君联想、揣摩的则更多,斟酌后由衷道谢,“多谢你这番苦心,我们一定谨记。”

  杨汀州老大宽慰地笑了。

  .

  这日下午,廖大太太出门走动,蒋国焘来廖家看望廖书颜。

  是生得瘦瘦高高的一个人,身姿如松,器宇轩昂。

  廖书颜遣人唤来两个侄女。说起来是姑表亲戚,这些年两家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屈指可数,见面能不能认识都要两说。

  碧君、怡君即刻前来,分别上前行礼,唤“表哥”。

  蒋国焘浅笑着还礼,示意随从奉上给两个表妹的礼物,“小小心意,还望大表妹、小表妹不要嫌弃。”

  姐妹两个齐齐道谢。

  “打开看看吧?”蒋国焘回身落座,笑着望向廖书颜,“自家人,不需讲外面那些俗礼。送对了,大伯母就知会一声,让我踏实些;送错了,我要谨记教训,日后更加用心。”

  廖书颜笑道:“你这孩子,惯会说些歪理。”随后则笑着对两个侄女道,“既然如此,就打开看看吧。”

  蒋国焘送给碧君的,是一本年代久远的琴谱。落在不懂音律的人手里,定不会当回事,可落在碧君这种潜心学过音律的人手里,可谓弥足珍贵。

  她笑着望向蒋国焘,“谢谢二表哥,我很喜欢。”

  蒋国焘也笑了,“喜欢就好。”

  怡君拿到手里的,是一方花底石砚台,亦是年代久远。她微笑,对蒋国焘道谢,“我也很喜欢。这样名贵的物件儿,凭谁能不喜欢?”

  “这我就放心了。”蒋国焘笑着问廖书颜,“大伯母,依您看,两位表妹不是哄我开心吧?”

  廖书颜轻笑出声,“自然不是。你这分明是投其所好,她们的喜好也绝不是旁人胡说的。放心吧。”

  “说来真是惭愧,要从别人口中听说二位表妹的喜好,不然真不至于怕送礼送出错。”蒋国焘笑道,“往后多加来往,便不会有这等事了。”

  “的确。”廖书颜看着他的眼神,有着长辈对小一辈人惯有的慈爱之情,“日后便是我不在娘家住,你也大可以常过来串门。”

  蒋国焘欣然点头,“我亦有此意。”

  随后,他问起姐妹两个的近况,因着自幼习文练武,且都是下足了工夫,谈起各种学问,都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加之态度温和又谦和,便使得氛围十分融洽。

  私心里,他也认同祖母、母亲对眼前姐妹两个的看法:的确是一对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