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香_作者:九月轻歌(224)

2018-04-06 九月轻歌

  “嗯。”程询觉得自己现在像招供似的。

  “哦。”修衡点了点头,皱了皱小鼻子,“我以前没想到嗳。”

  “……”很少见的,程询没词儿了。

  修衡搂住他的脖子,认真地问:“叔父没不高兴吧?嗯,就是婶婶给我画的事。”“没。”程询唇畔逸出笑容,“就是怕你不高兴。婶婶不想对你食言,我只盼着你体谅一下。往后,我们多画一些,再送给你,好么?”

  “好呀。”修衡眨了眨眼睛,抿嘴笑了,“爹爹说,不可以跟你要字要画,现在……嗯,他会不会训我啊?”听父母说过的,程叔父的字、画是很多官员求都求不到的,除非叔父赏他,不然决不能要。

  程询听出这孩子的意思,笑微微地说:“我跟婶婶会跟他们解释。”

  “哦。那我就不管啦。我可不敢跟爹娘说。”修衡思索着,过了一小会儿,慢悠悠地说,“我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呀?婶婶、叔父都这么好呢。”

  程询把他一双小手拢在掌心,总算是踏实了。心里又是觉得,这孩子对人情世故,怕要比十来岁的孩子看得还清楚。

  “等我长大,也要学画画。”修衡说,“学好了,也送给叔父、婶婶。送好多好多。”

  “好。”程询欣然点头,笑开来。

  “可是……爹娘不是很爱画画。”修衡先是苦恼,又眼巴巴地看着他,“叔父、婶婶可以教我吗?”

  “当然可以。”程询笑应道,“我们巴不得呢。”

  修衡甜甜地笑起来,“那真好。”

  这档子事,就这样圆圆满满地度过去了。两日后,程询携怡君回访唐府,跟唐栩、唐夫人说了说。

  唐家夫妇着实的喜出望外,由衷道谢。于是,次日,程禄带人把一箱子画作送到唐府。

  。

  同样的这几日,杨阁老与程清远的日子委实不大好过。

  唐栩由着他们弹劾了一阵子,回手反击,一出手便带着满满的杀气:唐栩亲自上折子,弹劾两广五名官员贪赃受贿行贿,种种罪行,阐述得很是详尽。

  而先前柳阁老面呈皇帝的两道折子,提及的也是这些事。

  两广总督是皇后的父亲景鸿翼,被弹劾的五名官员,众所周知,两个是景鸿翼的亲信,两个是杨阁老的亲戚,一个则是程清远的旧部。

  同样是弹劾,杨阁老、程阁老发起的,是隔靴搔痒,戳不到人痛处。所以皇帝留中不发。而这一次,柳阁老与唐栩发起的,则算得上有理有据——要是拎出两个人证,立马就能有人判刑赴死。所以,皇帝很是重视,派专人赴两广严查。

  当然,朝臣都已了解到皇帝一些做派,晓得这一次必是明里出手,更有人在暗中辅助。

  一时间,杨阁老、程清远自顾不暇,当然不会让手里的言官继续弹劾唐栩、黎兆先。

  程清远思来想去,结论是这件事不会将他和首辅置于险境,但后患无穷:皇帝的态度足以说明,对弹劾首辅次辅及皇后母族的折子喜闻乐见,引发的后果便是,便是此事不了了之,往后也会时不时有人跳出来弹劾他们。

  这日子,是没法儿消停了。

  是谁这样了解帝王心思?是谁布下了这样一个居心叵测又耗时长远的局?

  柳阁老和唐栩手握的消息,又是谁告知的?

  是皇帝自产自销,还是……

  他不敢深想。

  焦头烂额的连续忙碌十来天,这一日,他疲惫得很,没在内阁值房多做停留,按时辰下衙回府。

  无事的话,总不愿回内宅,这日却是不同。

  他想跟妻子或是长子说说话,想通过蛛丝马迹,看看他们对整件事知道多少。

  回到正房,进到院门,就听到程询与小孩子的说笑声。展目望去,见长子和一个小孩子站在金鱼缸跟前。

  下人齐齐行礼的声音,引得程询和那小孩子同时望向他。

  那孩子,生得委实好看,神态竟有点儿处变不惊的意思。

  是唐家的修衡吧?这一阵,下人无意间没少提及,他无意间听到了几次。

  程询牵着孩子的小手,到了他跟前行礼。

  那孩子竟也小大人似的给他行礼问安。

  不自觉的,他就笑了,“是修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