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问兰也对严墨戟的药酒酿制方式感到了惊讶:这种药酒虽说药效并不太强,指望它治病是不可能了,但是温润滋补,用来长期调养身体再合适不过。
最关键的是,这种药酒可以大规模批量酿制!
对比严墨戟谦虚地道:“这也是牺牲了药材的一部分疗效得来的。”
什锦食一直贯彻着“可批量生产、推广到大众”的观念做着吃食,严墨戟的药酒也是这个理念下的产物。
经过冯问兰调整过的药酒正式装瓶之后,还未上架就有买家预定了。
最初为严墨戟提供锈叶子的赵瓦匠一家,如今已经专职做起了种植锈叶子的行当,专门为什锦食供货,一家人跟着什锦食水涨船高,日子越来越好。
半年多过去,赵大郎的媳妇临盆诞下孩子,只是生产时有些不好,身子羸弱,虽说母子都保住了,可是新母亲卧床不起,奶水也无一丝;孩子身子骨也不大好。
郎中来看过,只说是亏了血气,开了些补药;然而这些补药熬煮出来,气味刺鼻,赵家媳妇闻了都要吐,遑论喝了补身体了。
为他们看病的老郎中也没有对策,无计可施之下对他们推荐了什锦食还未上市的药酒:“严老板那药酒中的药材正对大郎媳妇的亏损,若她能吃得下药酒,可去严老板那问问。”
因此赵大郎早早就来什锦食预定了药酒。
第一批药酒出来之后,赵大郎拎了几瓶回去,每次饭后都喂媳妇喝一小杯,几日下来,大郎媳妇原本苍白无血色的面容竟然有了些血色,饭也吃得下,人也精神了许多,甚至奶水都有了。
这让赵家人兴奋不已,赵家老太太喜欢炫耀,逢人便说是什锦食的药酒救了她家儿媳妇母子两条命,直把什锦食的药酒吹嘘成了华佗在世。
“那大郎媳妇其实就是血亏而已,若是吃得下汤药,比喝药酒要有用。”去赵家看过的冯问兰回来对严墨戟道。
严墨戟点点头,笑道:“但是咱们的药酒,能让大多数人吃得下,就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再好的药品,吃不下也没有用,对不对?”
冯问兰捂嘴娇笑道:“东家说得对。”
——她有个同门,医术倒还精湛,只是不知是天赋还是故意,熬煮出来的汤药的滋味简直令人难以忘怀,诸多同门连同长辈,没有一个喝得下去的,最后师傅只得劝那同门,日后专注诊疗,莫要亲自熬药了。
路过的钱平看着冯问兰笑得花枝乱颤的模样,想想她真实的年纪,忍不住打个寒颤,赶紧拐去了厨房。
什锦食的药酒上架之后,一开始来买的人不算太多,毕竟药酒比果酒要贵不少,涉及药材,多数人还是比较谨慎;
随着赵家媳妇身子的好转,赵家老太太的四处吹嘘,敢来买药酒回去尝试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再之后,赵家那个生产之后就卧床不起的小媳妇,竟然能抱着孩子出来晒太阳了!原本对赵家这事将信将疑的人们,顿时都掂量着手里的银钱,准备去买些什锦食药酒回来。
跟果酒比,什锦食的药酒可能是贵了些;可是跟汤药比,又便宜了不少!
何况什锦食的东西口味都格外的好,多少老人小孩吃不下汤药,是不是都能喝些药酒来调养身体?
这个世界上,谁家没有气虚多病的老人或者体弱娇嫩的孩童呢?就连成年人都会有个头疼脑热的。
虽说药酒治不了百病,可是买些回来偶尔喝一口,能滋补身体也不错嘛!这药酒酒香香醇,还带着淡淡的药香,当饮品也毫无问题。
什锦食内部的伙计们更仗着地利优势,以内部价买了不少回去。
尤其是那个透支了几个月月钱、勉强把自家娘亲性命保住的伙计,更是咬牙又买了一箱回去给娘亲补身体。
连苑五少爷都派了下人来,以“股东”的名义强行内部购买了一大批药酒回去,讨苑家的长辈欢心。
什锦食药酒一度成了镇上的抢手货。
在上次派地痞潜入什锦食酒铺捣乱,结果被当众揭穿之后,另外几家酒铺现在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什锦食的药酒以炙手可热的速度,成为了镇上交口称赞、供不应求的稀有货。
酿酒场和酒铺都进入了正常的运营,严墨戟总算又闲了下来,开始琢磨怎么跟他家武哥聊一聊。
——子嗣的问题,必须得和武哥好好交流清楚。
第35章 交心
关于子嗣这个问题, 严墨戟一直想找机会跟纪明武好好聊一聊, 确认一下他家武哥到底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