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煎饼成富贾_作者:鬼酉蜡烛(142)

鸡肉美味、猪肚滑嫩、汤汁鲜美,严墨戟在煮汤的时候还综合了冯问兰的意见,放了一些补气益血的药材进去,这寒冷的日子里来上一碗猪肚鸡汤,饱了口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从腹部散发到四肢百骸的暖意。

同时,严墨戟也把酒楼内的坐次调整了一下。

三层的什锦食酒楼,严墨戟把二层作为了烤鱼火锅层,三层作为了猪肚鸡火锅层,一层一部分做小超市,卖起了卤味和一些其他的便民美食,空出来的部分连同桌椅则卖起了麻辣烫。

麻辣烫比起需要正经坐下吃的火锅,更加便利迅速,挑好了食材,下到竹篓里在热汤涮好,盛出来再浇上热汤,鲜香麻辣,能叫人大冬天吃得满头大汗。

那些赶时间的客人,可以在什锦食一楼点一份麻辣烫,配一份卤猪耳,狼吞虎咽吃完,带着热汗离开上工;有闲余功夫的人可以自行上二楼或者三楼,坐下慢慢等一份烤鱼火锅或者猪肚鸡上桌,再配几个青菜下锅涮着吃。

麻辣烫和猪肚鸡的一同推出,很快就让什锦食的热度又提升了不少,甚至有些隔了大半个青州城,也要特意跑过来尝一尝美食的。

麻辣烫和猪肚鸡的制作比较流程化,主要关键在于汤水的调配,严墨戟请了个帮厨,自己调好汤汁,让那帮厨只负责下锅,几乎不需要他费什么心力;

烤鱼除了酱料之外,还在于火候的把握,这个严墨戟虽然暂时没能把请的几个帮厨□□好,但是蒋老头和钱平两个人竟然悟性很高,完全可以指点着那些帮厨制作烤鱼。

而恒温大棚那边,陈大郎果然没有吹牛皮,陈二郎确实有两把刷子,严墨戟提供的恒温大棚构想,在陈二郎和冯问兰、蒋老头的联合努力下,很快就稳定了生产,不但把大棚搞得特别成功、源源不断提供着新鲜蔬菜,甚至还多开了一间大棚。

就是辛苦了蒋老头,每天晚上要流窜两个大棚不停地发热。

什锦食的生意上了正轨,严墨戟多少有了功夫来处理自己的事情。

他家武哥帮他庆了一次生日,严墨戟心里感动之余,也开始考虑起要给纪明武也庆祝一次生日。

正好他有了闲工夫,可以研究一下奶油蛋糕的做法。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不知道他家武哥是什么日子出生的。

——这个问题虽然问一下武哥就能解决,但是如果自己真的问出口了,那武哥不是很明显就猜到自己要给他庆祝生日了吗?

纪明武给了他一个庆生的惊喜,严墨戟也想投桃报李,制造更大的惊喜还回去。

严墨戟为了打听到纪明武的生日头疼了好一阵子,甚至病急乱求医,求到了同样是从镇上出来的陈翁头上,指望陈翁会知晓纪明武的生日。

陈翁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你们这些年轻郎君,成亲了还这么多花样!”

严墨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陈翁,你知不知道武哥的生辰?”

“这我哪里知道,青州城这边先不论,在咱们镇上,生辰八字可是有忌讳的,只有双亲和媒人晓得,连婚书上都不能写。”陈翁摆摆手,示意自己帮不上忙。

严墨戟听了陈翁的话,却有些愣住了。

——镇上传统,婚书上不写生辰八字?

第45章 甜品站

严墨戟不放心, 又和陈翁确认了一遍:“陈翁, 婚书上真的不写生辰八字?没有例外?”

“那是自然,虽说外头都兴婚书上写八字,但咱们镇上有避讳的, 生辰八字从不落笔到纸……”陈翁有些疑惑严墨戟为何这么惊讶, 转念一想,以为是纪明武和严墨戟说错了, 便出言安慰道, “不过你们家纪大郎少年在外,前两年才回来,家中婚事又是长辈操办,许是不晓得这回事。”

这话完全没有安慰到严墨戟, 反而让他心里疑惑更深了。

——如果陈翁说的是真的,那武哥为何说他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是从婚书上看来的?

——是他们俩的婚书与镇上其他人不同,还是武哥根本不是从婚书上看来的生辰八字?

严墨戟第一时间是倾向于前者的, 毕竟纪明武是从外头回家的, 也许纪父纪母考虑到纪明武的习惯,与乔家夫妇商量,在婚书上写了生辰八字也说不定。

但是想到这里,严墨戟猛然想到一事,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乔家夫妇……真的记得原身的生辰八字吗?

从原身的记忆看,他被买过来不过月余, 乔母就有了身孕, 乔家关注重心立刻就到了乔母的肚皮上, 对原身冷淡了不少;待到乔母肚子里的孩子出生,确认是个男童,原身的地位骤然直降,乔家人立刻就觉得这个花了银两买回来的儿子是欠了他们家的债,脏活累活全都丢给原身,原身想跑就抓回来毒打一顿再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