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和《汉书·食货志上》上都将食列为首位,《吕氏春秋》一书中更是提出《上农》一篇,皆是讲应重视农事。”陆若华想到最近自己读书,思索道:“‘夫民之大事在农’,《国语·周语》一书中就有对农事重要分析,书中认为,民众大师在于农耕,上天神明祭品,民众繁衍,国事供应都要靠它来保障,所以农事对于国家来说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你用功了。”萧太傅对于陆若华回答颇为满意,笑着道:“农乃民生之本,只有百姓都填饱肚子,才能有多余精力去听朝廷教化,若是天下百姓都吃不饱饭了,这天下就离大乱不远了。”
陆若华点了点头,对于萧太傅话,她十分同意。其实对于大燕百姓来说,所求不过是个温饱而已,只有满足了人这一个最基本生理需求后,才能够让百姓知礼仪明事理,不然人为了活下去吃饱饭,什么都可以做。
“食为政首。”陆若华总结道。
“就是食为政首,你能有这个总结很好。”萧太傅点了点头,对于陆若华回答很是满意。
“每年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就是要朝野上下都重视农事。”萧太傅带着陆若华一边走着,一边道:“你是世家贵女,从小锦衣玉食,应该没有试过缺衣断食苦楚,所以即便是明白农事重要,却不能体会这其中苦楚。”
“师父说是。”陆若华应道。就像萧太傅说得那样,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没有受过什么苦,所以明白不了百姓对于农事重视,和对粮食渴望。
“你虽是女子,但是我也希望你能明白农事对天下百姓重要。”萧太傅带着陆若华来到一片田地前,“不亲手试过,就不知道这其中困难,今天我带着你一起做做农活。”
“我可不希望我徒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萧太傅笑着打趣道。
陆若华笑着应是,然后和萧太傅一起进了农田。
而这一边,杨家和宁远侯府却是炸开了锅,杨宛清和周博宇两人各留了书信一封,私奔了 萧太傅带着陆若华来到田地后, 立时有人迎了过来,对着萧太傅行礼道:“给老太爷请安。”
萧太傅点了点头, 然后指着陆若华介绍道:“这是我弟子纯安县主, 今日跟我一起劳作。”
“小给县主请安。”来人听到萧太傅介绍赶紧行礼道。
陆若华叫了起,便听到萧太傅对着她介绍道:“这是此地庄头, 你叫他田庄头就行。”
陆若华笑着道:“田庄头。”
“好了,你们也都见过了。”萧太傅说完后对着田庄头问道:“今天庄户们都在忙着什么?”
“最近是春天,正是野草乱长时候, 小们都正在除草呢。”田庄头指了指正在忙做庄子里男女老少道。
“那今天我也带着你体验一下这除草,你可愿意?”萧太傅对着陆若华笑着道。
“能亲手体会农事, 自是愿意。”陆若华道。
萧太傅看着陆若华没有丝毫不情愿样子, 满意地点点头,让人给他和陆若华收拾一下, 便让人拿来两把锄头,一把递给了陆若华, 一把递给留给自己。
“这是除草锄头?”陆若华提起手中锄头, 问道。
“县主认识锄头?”田庄头听到陆若华话,有些诧异, 想不到一位大户人家贵女还会认识锄头这样物件?
便是萧太傅也有些惊讶徒弟会认识农具。
陆若华看到两人诧异目光,虽然有些心虚,但还是镇定道:“从一本农书上看过一些, 不过我没有想到此物这么重。”
“县主没有做过农活不知道, 这锄头分好几种, 您手上这一把已经算是轻了, 那深锄才重呢。”田庄头只当陆若华是世家贵女,手上没有力气,所以并不怎么在意。
陆若华没有再说什么,跟在萧太傅后面除起杂草来。
春日阳光并不怎么热烈,但是忙活了一上午,就算是陆若华这个在靖北侯督促下练过一些武人都觉得有些累了。
萧太傅并没有让弟子耕作一天想法,到了中午时候就让陆若华去沐浴更衣,结束了今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