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出现,就是因为以物易物的局限性。而大燕现在的状况是不希望铜器,铁器等物外流让外人铸造成兵器,威胁大燕。如此一来,大燕不仅不会铜铁外流,边市的繁华也不会受到影响。来大燕的外商,能带走的只有货物。
“此事细节上还需推敲,但却是一个好的想法。”沈思肯定道。
天正帝听后点了点头道:“那此事就交给沈卿和蒋侯了,你们可听取陆爱卿的意见,毕竟这宛城的边市就是她一手办起来的。”
沈思和清平侯赶紧应是,陆若华也连忙拱手谢恩。
商议完此事,陆若华跟着一众重臣离开文渊阁。刚一出文渊阁,户部尚书唐同方就赞道:“陆侍郎可真是满腹锦绣,实干之才啊。”
“唐尚书过奖,不过是在外几年,略有些心得罢了,比各位大人还差得远,以后还请各位大人指教啊。”陆若华赶紧拱手谦虚道。
一旁的吏部尚书邹继听了这话,心里十分舒服,面前虽是个女子,但是却是个君子,不骄不躁,谦虚沉稳,懂得尊重前辈,让人心生好感,笑着道:“陆侍郎过谦了,后生可畏啊。”
一旁的沈思和清平侯等人也点了点头,对陆若华的观感都不错。
只有李善一人脸色不好,对着几人拱手道:“老夫还有些政务要处理,先行一步。”随后又对着陆若华道:“陆侍郎不随老夫回工部处理政务吗?”
陆若华对于这位现在就在宣告其是自己顶头上司压自己一头的李善,微笑着拱手道:“当然,李大人您先请,下官年轻脚步快,绝不会晚了回工部的时间。”她和李善注定是对立的,李善这么下她的面子,她也没必要事事迁就李善。
李善冷哼一声,直接走开。
旁边的兵部尚书高锐对陆若华观感不错,又是个直性子,提点道:“李大人那个脾气,你在他手下做事可要小心点。”说起来,他也厌烦李善地紧。
“多谢您提点,静徳记下了。”陆若华赶紧拱手致谢道。
等陆若华和这些重臣分别后,便回到了工部。令陆若华诧异的是,这一天都无事。
但是第二天,陆若华刚一进工部的大门,便被李善叫去告诉她,她以后负责营缮清吏司和虞衡清吏司的事情。
但是,等她过问完虞衡清吏司的事情,就知道李善这是要置她于死地。
因朝廷马上要备战三韩和倭国,所以敦促工部制造弓箭,可是工部制造的羽箭的数量还差将近五成。贻误军资,这个罪名谁都承受不了。 “大人, 这可怎么办啊?”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于毅哭丧着脸问道。
“虞衡清吏司中所有的羽箭加起来, 包括库存的,能有多少?”陆若华手敲打着旁边的桌子问道。这个时候不能乱,若是她乱了, 整个虞衡清吏司的人都会乱。
于毅看陆若华镇定的样子,也慢慢收起了消极的样子,认真盘算后答道:“回大人,若是不算上库存的那些, 大概能够。但是库存的那些羽箭动不得啊。”原来工部给朝廷对抗三韩和倭国准备的羽箭只有五成, 但是工部不只是给此次战役制箭,还要给其他边疆守军制箭。这库存的箭,就是给其余军队所制。
“那些箭是给那边准备的?”陆若华问道。她之前就主持过虞衡清吏司的事情, 对于这其中的门道自然清楚。不过如今也只有拆西墙补东墙的办法了, 只是这拆掉的西墙也要有补好才行。
“那是前些日子给对阵北辽伊楼氏准备的羽箭。”于毅答道:“工部的库存中大概有一万只羽箭,这些大人可以动用, 但是这给对阵北辽的威北侯大军准备的两万只羽箭大人万万不能动用。”
“伊楼氏?”陆若华想起自己对北辽的了解,不喜道:“又来骚扰北疆了?”伊楼氏是北辽的一个很大的贵族姓氏,北辽和大燕不同,北辽是由多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单于,被他们推举出来的大单于统领各个部落, 名义上是北辽的君主。但也是名义上,很多实力强大的部落都不服从大单于。特别是如今,宛城所在的地方就是和大单于所在的拓跋氏, 以拓跋氏为首的部落希望以通商的办法解决北辽百姓的衣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