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都是已经过去的事了,你也不要太记挂在心上。”陆若华道。她不想让符涵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中。
“你刚回来不知道,符家如今已经丢了皇商的差事,再加上你家老爷子已经去了,他们只能坐吃山空,听说被同行打压地已经关了不少铺子。”安欣媛道。符家真正有本事的是符涵的父亲,当年符涵之父愿意将符涵送入博喻书院,就是想让符涵有了名气后替符家谋利益,事实上他这个算盘也没打错,不管过程如何,他如愿成为了皇商。
不过,随着他老去,这家业却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陆若华最近忙着太女的事情,倒是不太知道符家的事,听到安欣媛的话,也觉得符家倒台是早晚的事。然后对着符涵道:“符家已经成为了过去,你现在要朝前看,找一个喜欢你的,你也喜欢的共结连理,不然你日后可要怎么办?”
旁边的安欣媛也道:“你别看我现在单身一人,可是我是有儿子的,日后还有人给我养老送终。你呢?孤孤单单一个人,到老了可要怎么办?”
“我倒是不担心你养老的问题,这我们的孩子都可照看,我只是希望你能找个人陪你说说话,不让你这么孤单。”陆若华说完后,对着符涵道:“我说真的,那个马愿还不错,他若是真心待你,你可以和他试试。”专心做学问的人,都是单纯的,她刚才见了马愿一面,也能看出来这位青年确实单纯,和符涵这样涉世颇深的正好互补。
陆若华和安欣媛看了一眼符涵有些发红的耳朵,心中有数,符涵未必没有这层意思,由此,心中欣慰了不少。
正在这时,一位侍女进来回禀道:“太女那里选好了夫婿。”
“是哪个?”她记得皇后定下的人是三个,却不知太女选了哪一个。
“是昌平伯嫡次子。”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陆若华点头道。
“据说昌平伯嫡次子不喜经文儒学,偏爱医道。”安欣媛想到昌平伯嫡次子的风评,随后道:“我还一位太女会选诚意伯嫡长子呢,据说那位假以时日能成为儒学大家,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比起昌平伯嫡次子,诚意伯的嫡长子才是太女夫婿的最热人选。
“太女不需要一个天下人榜样的夫婿。”陆若华答道,同样太女夫婿的声望太高或多或少也会影响朝政,儒学大家名声太过,为读书人的楷模,到时候振臂一呼,学子响应,还指不定会弄出多少麻烦。
“医道,挺好的。”陆若华温和地笑道。
康定五年底,太女大婚,此后太女正式理政。 康定七年, 太女与首辅陆若华上书在大燕兴建学堂,初建时为只有男子书院,两年后加盖女子书院,此后三年, 两种书院的数量渐渐持平。
康定九年, 又翰林院和工部主编的第一本囊括从古至今大燕各地耕作方法的农书问世, 此书命名为《燕民农书》,由官府向各地百姓推广, 随后太女又与首辅陆若华一同上书, 请求在各地设置讲农堂,为百姓讲解《燕民农书》中的农桑之事,或是请有经验的种田纺织好手在讲农堂传授经验。帝允之,此后, 讲农堂建立。
康定十年太皇太后去世。
康定十五年,康定帝退位,太女登基。
“父皇正当年盛, 为何现在就要退位?”太女对着上首的康定帝问道, 说起来她父皇才五十出头,依照太皇太后和上皇的高龄,这年纪正值壮年。
康定帝笑了笑道:“朕想趁着自己还能动,想要出去走走。朕这一生, 连这京中大门都没有踏出去一步,对外面,对百姓的生活只是从奏折和戏文中得知, 从未有真正看过一眼。”
“朕想要看一看自己治下的大燕的秀丽山川,看一看百姓生活是否安康富足,看看边境是否安稳。”康定帝看着太女道:“朕年纪已经不小了,想趁着你皇祖母和皇祖父身子还康健,出去走走,过两年就要回来侍奉你皇祖父和皇祖母,再往后就是想要出去也走不动了。”
“你是个好孩子,也是个好储君,更会是一个好帝王,朕相信大燕在你的手中一定会更加兴盛。”康定帝看着女儿不舍的样子问道:“难道你觉得自己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