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顺治爱美食_作者:痒痒鼠(10)

2020-01-13 痒痒鼠

    虽然他没有秦皇汉武的雄心壮志,没有唐宗宋祖的英明神武,可是叔本华说过,“痛苦是人生的必然境遇。”

    瞧瞧,自己从无辜可爱的狗狗眼变成气势凌人的丹凤眼,不也能笑的如此温暖吗?他一边在心里安慰鼓励自己,一边用温水洗了把脸,把疯狂、伤心的痕迹彻底褪去,也放开了投胎到这个世界后一贯奉行的“谨小慎微、求生为先”。

    时间快到午时了,他在临午睡前嘱咐了一句,“去内务府告知索尼,下午来一趟武英殿。再去通知御茶膳房和内务府,朕过几天要用蒙古奶豆腐,法兰西的鹅肝、蜗牛、葡萄酒,甜点配macaron。不会做的话,就去找洋人询问。”

    恢复了平时模样的小顺治对着吴良辅用着平时的语气吩咐事儿,然而身为乾清宫总管大太监吴良辅却因为他的平静而无端端地害怕起来,想要立即退下就怕自己没听清耽误事儿,随即小心翼翼地求饶,“皇上,奴才记不住。”

    小顺治想了一下,给了他一个音译,“马卡红。”

    吴良辅点头如捣蒜,皇上刚刚那般疯狂,此刻又这般平静,他再也不敢多问一句,麻利的退下。

    发泄了一通筋疲力尽又自以为想开了的小顺治此刻不想过问任何事,他自己脱了外衣,一头倒在暖阁里的小榻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多尔衮得知皇帝侄儿发完疯首先吩咐的是他要吃什么,而不是心急地处理有关孙之獬的事儿,小小的惊讶。

    随即他又忍不住笑了出来--虽然不明白皇帝这是因为孙之獬受了什么刺激,但是皇帝能放开自己,总是好事。

    他虽然有心,却瞧着他那乖巧、懂事、尊重的模样从来没真正下手过;朝臣们也都听话的很,皇帝的每一道政令几乎都如实地实施下去。可他这个皇帝自己却是始终规矩的好像一个样板儿,把他自己逼得紧紧的。

    明明打小儿生活顺遂被皇嫂和太后护地好好的,现在又是关内关外的大清皇帝;明明汤若望很久以前就告诉他,皇帝在听他说起欧洲美食的时候眼睛发光,整张俊脸都发亮,可是他却从没听到皇帝有任何表示。

    多尔衮笑了笑,吩咐了自己的大太监,“通知内务府和御茶膳房总管,日后皇帝的饮食按照皇帝的要求来,让那几位山东厨师不要再做满族菜了,多做做他们的山东菜。”

    贴身大太监听得一愣一愣地,他也没有解释,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再去找几位苏杭菜做得好的厨师来。”

    打小儿就伺候他的老太监睁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地看着他。不过今儿的事情太“邪乎”,他也不敢多问,利索地答应下来,麻利地退下。

    多尔衮对于亲信的惊讶很是了解,等他退下后,情不自禁地笑着摇头。一口气喝完了手里的茶坐回去继续批复奏折。

    他还恨着皇太极的杀母之仇,他还有着自己的私心和野心,可是他即使还能有儿子,也是太小,没有登基的希望。而他的弟弟多铎也实在是资质跟不上。而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一个性情坚韧、心志坚定、胸怀宽厚的好皇帝,一个能让自己放心身后事的好皇帝。

    “今儿的‘酸汤子’做得挺好。”晚膳后散步的时候,多尔衮对着小皇帝满脸写着的“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的字样,忍不住笑话他一句。

    小顺治轻轻地笑了一下,园子里的好风景让他暂时不想理会孙之獬的事儿。

    不过他想起来一件他一直想办却有一直犹豫的事儿,虚心地开口求教,“如今大清采用《时宪历》,非常准确。功臣汤若望不光担任太常寺少卿、掌钦天监事,还是侄儿的老师。而吴明煊、杨光先天天折腾说汤若望他们是邪教。”

    “侄儿对于叔父制定的,大清对于各方文化积极学习、兼容并包、为己所用的政策非常认同。对于蒙古、西藏、维族、甚至汉家的道佛两家的多种宗教兼容并包的态度更是赞赏。侄儿本有心让汤若望出任钦天监监正,又担心儒家文人误以为我们是要借助洋人打压他们。”

    这个时候,华夏大地上的儒家理论,也就是理学对于华夏的封建农业经济,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统治、管理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这个改朝换代,皇帝是满人的情况下,敏感不安的汉人们是不会同意汤若望出任钦天监监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