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顺治爱美食_作者:痒痒鼠(243)

2020-01-13 痒痒鼠

    当然大清国的人口多起来,政局稳定,来京城的人多,京城拥堵不堪,城市规划不堪重负等等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大事儿。

    不是把京城扩建到两倍、三倍,或者盖高楼大厦就能解决的事儿,比如他上辈子的北京。

    “此事后议,工部和画院把规划草图递上来,暂时还是严格管制,不允许违章乱建。”他需要认真思考怎么规划京城,再做决定,“朕这另有一事,废除人头税,估计大清国会迎来一批婴儿降生潮,诸位臣工有什么意见?”

    皇上把他认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抛出来。

    人口猛增会带来环境的过度开发,带来环境极度恶劣等等社会问题,非常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下,他不想用华夏历史上曾经的“计划生育”,或者额外增收人头税的方法来控制人口增长。

    伟人说“人多力量大”有着最朴素的真实道理。损失了接近半亿青壮年的华夏国在百年国难中可以撑过去,四万万五千万的人口基数是关键之一;残破贫困,建国百年之内华夏国可以站起来,十四亿的人口基数也是关键之一。

    然而大臣们不了解皇上对未来的担忧。

    华夏人的传统观点,宁可全家在温饱线上生存也要多子多福;免除人头税之后老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心情大好,咳咳,基本上每家每户所生的子女数量都会超出他们的养育能力。

    再加上国家安定政策好,自主拥有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废除了贱籍,工商特别是工匠们的好日子,外来人口的增多……随着办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增加粮食产量进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大臣们沉思片刻,都认为节制民间生育,至少是暂时节制。

    施铨大人直接提议,“臣认为,一对夫妻三胎之外,当收人头税。”

    吕宫大人跟着出列,“臣认为施铨大人的提议可行。或者可以让三胎都是女儿的夫妻一直免税生到有儿子继承家业为止。”

    汉人官员一个个出列附和。满人官员犹豫之下,没有动静。

    什么时候人多这种好事儿也是大问题了?

    豫亲王皱着眉头,他理解皇上是担心小娃娃一呼隆出生的多,百姓自家养不活,更供不起他们每一个人读书,各地方也没有足够的学院,没有足够的夫子……流民增多,必生乱相。

    可是,人多,多子多福,这是天经地义的。

    皇上听着他们的言论没有表态,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现在大清国大发展,各地方兴集成市,间隙地种植中外花木,筹建各类作坊,很多心存善念的地方士绅设私人办学教导农户子弟识字学塾,此乃大善之举。”

    “随着各地方兴修水利政策的实施,督促农户种棉饲蚕,各地方筑堤、挖塘、开渠,做风车灌溉水田,研究种田技艺……各种作物的亩产量都有望增高。”

    说到这里,他想着几个折子上提到的“大块地之间开沟相隔,内渠纵横交错,宽敞可行船。既利于排涝排灌,又利于行人捕鱼……”,面上和声音里都带着笑儿。

    “世人都说,大田多稼、以我覃耜、淑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农夫之庆、黍稷稻梁、乃求千斯仓。诸位臣工回去后都好好琢磨琢磨。”

    皇上不想去提倡一家七八个小娃娃的生,计划着多多地宣传推广“优生优育”;皇上也不想去用强硬的办法控制人口增长,最多是加快避孕套和各种避孕药物的研究步伐,尽快普及速度。

    生育权和不生育权,到底是不是人类本初的权利之一,是不是人类基本人权之一,太复杂到可以拒绝思考的思考。

    低下的大臣们窥着皇上的脸色,琢磨着皇上的这几句话,模模糊糊地领悟到皇上真正的想法,“小娃娃出生多,想办法解决,直接下令不让老百姓生孩子是怎么个说法?”

    豫亲王等满家大臣乐呵。中原人多,人满为患,其他地方需要人啊。他们恨不得大清国人多的遍布全球。

    满殿君臣默契达成一致,没有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