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拼命一辈子,为的就是做个“人上人”,这是无法阻止,只能尽力管控的事儿。
大清刚进关的时候,没有让皇城全部住着旗人,是要平衡京城各民族的民族矛盾。规划维护内城秩序,外城的生活环境,是为了降低各阶层的生活差距,缓和阶级矛盾。
可是将将入关时候的八旗子弟满心桀骜和胜利后的强盛心态,根本不会听阿玛的话。二阿哥想着他那个“大清国”刚刚入关时候的记载,心里非常清楚还没亲政的阿玛想要在那个特殊时期做到自己想要的事儿,其难度比他当年斗倒鳌拜不知难了多少倍。
心有所感的二阿哥再次为亲阿玛在入关之时的大魄力感动。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四九城,皇城里面都是旗人。汉人官员住在内城的西城一般。
☆、第 100 章
曾经的“大清国”,一直到他用炮火收复小琉球之后, 才开始真正的和平稳定, 百姓休养生息, 国家恢复生产。
隐约明白亲阿玛“期待”的二阿哥放下心态,专注地打量南城。
期间遇到了两个小偷,还遇到了一个疑似南城地下黑帮势力的小头目,几个赌场的小头目。
当然他们也遇到了趁着过节才有的各家戏曲大会。
去年亲阿玛让全国各地的戏曲大班进京研究新唱法, 现在京城不光有大清国各地方的戏曲大师, 还有其他国家的戏曲大师混杂其中。
英吉利、法兰西等国的喜剧、悲剧、传奇剧……新兴的歌剧、舞剧, 比如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等等都在新建的剧院里面上映。
二阿哥对着似模似样唱黄梅戏的西洋人威尔先生,努力克制自己的表情不崩裂。
听声音大约三十多岁,人高马大、金发蓝眼, 标准西方洋人身材的威尔先生, 为了体验角色下台后也穿着黄梅戏中织女的服饰, 迈着女子的小碎步……这男版织女的装扮给二阿哥的视觉冲击力太大, 承受不来。
极力保持礼貌风度礼仪的二阿哥不着痕迹地移开视线,躺到他的随身小摇车里闭眼休息。
豫亲王发现二阿哥的动静, 在心里偷着乐。
“王爷,大清国的戏剧, 很好, 很好。”威尔先生很喜欢二阿哥,很高兴和豫亲王交流。
“威尔先生的学习精神让人感佩,伦敦人们期待在伦敦大剧院看到威尔先生。”豫亲王知道这位西洋人专门来大清国学习, 将来想要回到英吉利做戏剧大师。
威尔先生的笑容灿烂又夸张,“还要很久,王爷。我刚刚背会黄梅戏的台词,上帝,几位大师又研究出来新的戏目唱腔,知识永远都学不完。”
豫亲王哈哈笑,“知识永远都学不完。欢迎威尔先生长居北京,北京的百姓喜欢威尔先生的戏。”
“这是威尔的荣幸,王爷。”
威尔先生很有一种不一样的艺术精神,他认为老百姓的喜欢就是对他最大的赞美。二阿哥模模糊糊明白东西方文化的另外一个不同点。
华夏正统文化讲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知己有一足矣”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豫亲王和威尔先生边喝茶边聊天,几位卸了妆的戏曲大师也都过来,二阿哥竖起小耳朵安静地听着,得知他们打算用改良版的讽刺喜剧模式,把大食国的民间文化集子《一千零一夜》上映。
“现在可以确认,《一千零一夜》是大食帝国创建后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穆罕默德在一千年前创立伊==斯兰教并统一整个半岛,成立帝国,之后帝国不断向四周扩张,四处弘扬伊==斯兰教义。”
“说起这个帝国的崛起、形成,伴随着一个教派的发展壮大。书里面的故事来源大体有两个地方,一是波斯故事集《赫左儿·艾夫萨乃》,二是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埃及支马立克王朝这两个时期流行的民间小故事。”
“这是明面上的来源,其实里面很多故事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斯,埃及,甚至还有华夏民间文化的一些精髓。唐朝时期他们和唐朝有着密切的贸易交往,唐朝的几个港口都有大食人聚集,穆罕默德就曾告诫他的弟子们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