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岚听了丁景这话,倒是难得点了点头,如今丁景确实长大了不少,对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只是休憩码头丁岚可是势在必得,就算这个地方修不了,换地方也不是不行。
“这里马车确实进来不了,但我们过来时乘的船不就是最好的出入方式?”丁岚指着前面的河流,说道,“附近没有人烟,但要是这里有一个渡口在,还怕周围不会热闹起来吗?”
丁景听了大姐这一番话,也很快就反应过来,要是真的能在这里修一个渡口,对他们的好处可多着呢。而且这一整条河流周边的村落都会因此获利,尤其是前面靠打鱼为生的清水屯,以后日子就能好过起来了。
丁岚倒是也没想立马说服丁景,这里能不能修渡口还另说呢。便吩咐丁景把这里隶属于哪个村打听清楚,然后请几个匠人过来看看,这修渡口究竟能不能成。
两姐弟有商有量的绕着这附近转了转,直到丁岚有些累了,说到兴头上的丁景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招呼大姐上船休息。 之前为了方便怀孕的丁岚上岸, 那老渔夫便把乌篷船划上了岸,如今想回水里,还得再费些力气把船从岸上推下去。
丁景先把身体不便的丁岚给扶进船舱里, 待丁岚坐稳了之后, 自己才下去和老渔夫一起推船。
没花多少工夫, 老渔夫就吆喝着丁景可以上船了。
丁景年纪小, 身子灵活,几下就跳到了船上, 就是鞋子在推船时被水给浸湿了。
这船上自然没有什么烤火的东西,丁岚叮嘱道:“回去先记得换鞋子,虽说天气暖了一点,但长时间穿着湿透的鞋子肯定会把脚给冻坏的。”
丁景连连点头答应着。
老渔夫拿着竹竿正在河面上调头,丁岚看了看后面的商船, 船工们还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待把货物装满后,他们就得紧接着回江南。
江南那边已经设有了驻地, 商船回去后这些船工们倒是可以休息下。只是这渡口还得尽快提上日程来,同时也得派人去打探一下,究竟是谁在背后搞小动作。丁岚这么一盘算,发现家中要处理的事还多着呢。
当天晚上, 丁岚就得知那块荒地正好是属于清水屯的地界。
清水屯要比丁家村要贫穷多了, 村子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这划船自然也是一把好手。今日过去送货的小船,有一部分就是从清水屯借的,船夫也来了不少。
这些船夫从下午忙到天黑, 第二天早上又忙活了一上午, 才终于把所有的货物通通运回商船上。中午时,商船就满载着货物又重新调头回江南了。
丁岚算了算, 发现走水路比走旱路还要更近一些,就是小船靠近商船后,还得把货给搬上去,这一步就有些耽误时间。
里面都是些不能磕碰的东西,这一举一动都得小心着来,效率自然会降低。往常在码头上,都是搬运工挑着担子上商船,同样也是轻拿轻放。
如今用小船运货,看着就更加令人心慌。
船夫们在下面把货物往上递,商船上的船工在上面接。船上的边缘处也没有什么护栏,船身还会随着水流晃晃悠悠,令丁岚看得心焦,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
这些船工们都是在水上讨生活的,自然不怕掉进水里,但凡事就怕个万一,这要是出了人命可就糟了。
只是这事情也不能耽误,丁岚只得叮嘱管事,慢一点没关系,可一定得千万小心!
另一边,那管理码头的管事此时正毕恭毕敬地低头站在一个大肚翩翩的中年男子面前。
中年人正是青山镇上有些名气的豪绅李财主,如今也有四十来岁了。留着短短的八字胡,满脸油光地坐在桌前品茶。
“老爷,事情已经办好,那薛家的商船已经被驱走了。”管事点头哈腰地说道。
李财主把玩着手上金光闪闪的扳指,状似随意地问道:“那薛家的商船现在往哪里去了?”
“商船靠不了岸,我听说薛川的小舅子派了小船过去接应,现在正是可怜得紧呢。”那管事幸灾乐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