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啊,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杨太后只觉精力充沛,心情甚好,看着明宣也带着一丝善意,不由的问道。
明宣闻言,立马跪下,谦卑的说道,“明宣自进宫以来,一直备受太后的照顾,明宣不想要什么赏赐,这都是明宣应该做的。”
太后却是摇了摇头,这赏还是该赏的,“那哀家便封你为哀家的一等女官,而后赏银百两。”
“昭儿,你认为呢?”她问道一旁坐着的成元帝。
成元帝见此,瞥了跪在一旁的明宣道:“既然救了母后,朕再赏赐些白银,绸缎吧。”
“多谢陛下。”明宣深深的弯下了腰,越发显得腰肢纤细,虽然她身材并不丰腴,可是却带着一丝清冷的飘飘欲仙感。
见此,成元帝似乎是有了兴趣,“不如朕放你出宫如何?”
“不,”明宣闻言,脸上一惊,不过抬起头来却是一副双眼含泪的模样。
只见她秋水的眸中带着一丝幽怨,如梨花带雨,哭泣道:“明宣多谢陛下好意,可明宣早已家破人亡,也没了念想,如今只愿意一直待在太后的身边。”
“是吗?”成元帝说道。
“太后。”她不由得转向了一旁的太后哀求道。
“这,”太后刚才听闻这个,其实也觉得放她出宫极好,毕竟也是一个妙龄女子,最好还是给一个好人家,总比一辈子在宫中当宫女好。
可是既然她这么说了,想到家破人亡,一个女子带着财物确实不好,也就不必再提。
“昭儿,这之后再说罢。”杨太后说道。
闻言,成元帝沉默了片刻,而后点了点头,仿佛只当刚才那一句只是个戏言。
然而明宣却是吓的有些心慌了,可是见之后成元帝对自己也不再那么冷冽的样子,以为他刚才只是一时有了这心思,方才放下了心。她无论如何都不会出宫的,因为她还有东西还没出。
这厢,安置好了太后之后,天色极晚了,黑幕已经降临。
唯有昏黄的灯笼光在黑夜里照明。
宫内一切都静悄悄的,唯有一些虫叫声,风吹声,才显得此刻不那么死寂。
走在路上,成元帝眼中有着深思,唯有李封在前面拿着灯笼照明。冷风吹过,李封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又看了看身后的陛下,怎么陛下脸上还是带着一丝怒气呢。
“陛下?”李封不由的开口问道,难道朝堂上还有什么难事不成。明明今日宣旨的时候,陛下极为高兴啊。而且太后的病情不是也缓解了吗?他有些疑惑。
成元帝听这唤声,才回过神来,想到自己偶然看见的东西,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对着李封冷声说道:“给我好好查一下这个明宣。”
“是。”李封闻言摸不着头脑,可还是应下了。 很快,这一天终于到了。
一大清早,整个忠义侯府内便忙的几乎是热火朝天,时不时的可以听到从里面传来的吆喝声。
只有沈苓身边还算清静。这正是因为陈嬷嬷的存在,作为杨太后身边的嬷嬷,她将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虽然此刻几乎丫鬟仆从也像是竞走一般。
即使沈苓已经知道这个复杂繁琐的流程了,可亲身上阵的时候,还是几乎快累的要瘫倒了。若非之前陈嬷嬷早已和她说了,也陪着她练习了一番,否则的话她今日恐怕就要在众人面前出大丑了。
不提沈宗的不舍,沈苓在陈嬷嬷等人的陪伴下被迎进了宫,再进行了一番繁琐的仪式。
而后终于终于在众人的簇拥下,一切结束,她进了永和宫。
宫殿处红灯高挂,悬挂双喜字彩绸,尤其是永和宫,更是洒扫的干干净净,只待迎接新的主人入驻。
坐在软塌上,体会到软塌上柔软的切实的触感,沈苓的心才落了地,身上的疲累才减轻了一些。
“娘娘,喝一杯茶吧。”一旁的春风过了来,将一杯茶递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