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套路深_作者:长生千叶(272)

只好灰溜溜的走人。

等医师走出营帐之后,魏满脸上的笑容立刻一点点的凝固,冷笑一声说:“好嘛,每日来一次,这次还想直接抄了方子走。”

张让并未多说什么,他平日里救死扶伤,必不会拒绝任何一个病患,只要能力所及,都会救人。

但如今这次,张让却没有多言,依着魏满的性子来办,还两次把张超遣来的人给气了回去。

并非是张让不想诊治张超营中士兵,而是张让知晓眼下的形式,酸枣会盟在即,张让和小包子陈留王的性命都攥在魏满和魏军的手中,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陈留王年岁还小,张让既然将他从雒阳带出,便要护他周全,绝不能以此开顽笑。

再者就是,张让也看得出来,魏满并非不想给张超营中士兵看病,也并非见死不救,而是张超无有诚意,因此魏满便教训他一番,张超肯定还会派人再来。

医师走出营帐之后,众人本想立刻散去,不过此时张绣麾下郎官贾诩便说话了。

贾诩拱手说:“主公,至于张超营中水土不服之士兵,文和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

魏满本都起身了,却听到贾诩的言辞,他深知贾诩与夏元允“秉烛讲书”的亲厚关系,因此对贾诩还是十分信任的,便笑着说:“文和先生有良策,那但说无妨。”

张绣眼看着贾诩为魏满出谋划策,不由眼神有些灰暗。

贾诩得到了应允,便站起来,恭敬的行礼,之后才说:“文和有一老友,曾是同窗,昔日里在太学,此人小有名气,而且家世显赫,乃是太原太守臧旻之子,名唤臧洪。”

臧洪……

张让一听,不由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贾诩。

臧洪可是个历史名人,张让略有耳闻。

臧洪此人出身名门,因为他的父亲,年少之时臧洪便小有名气,而且史书上记载,臧洪生得高大威猛,十分孔武有力,可谓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臧洪虽是个武将,但文采出众,并非一般的粗汉,二十岁举孝廉,后来因为官场不顺辞官回家,回到了广陵境内。

如此一来,结果就显而易见了,臧洪本是广陵人,回家之后,张超便十分仰慕他的名气,亦为壮大自身,与张邈的反佟高声望,便聘请臧洪出山,聘为功曹。

功曹是当时的地方官职,大名鼎鼎的“成也萧何败萧何”,当时的萧何也曾担任过功曹史一职。

说白了,功曹就是郡守的重要帮手,主要职务便是考察记录业绩,管辖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片面。

这个臧洪被张超启用,一直奉为上宾,如今正在酸枣营中。

日前夏元允说的文和先生的好友,便是这位臧洪。

臧洪听起来没什么名气,但在酸枣会盟之中,占有决定性的一席之地。

因为臧洪的身份、气节等等,酸枣会盟筑坛之时,众人一致推举臧洪为筑坛人,主持会盟。

这就相当于大型祭祀上的祭酒,会推举一个非常有德望之人,手持酒杯,令大家共敬神明。

臧洪当年只有不到三十岁,他的德望却如此服众,不得不说,的确是世间少有。

关于臧洪此人的记录,历史上其实并不多,因着酸枣会盟一事,臧洪也十分敬重袁绍的为人,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便重用了臧洪,后来张超被魏满围攻情况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走投无路,对自己的部下说,能在如此危难之时,还救援自己的恐怕就只有臧洪了。

但是当时张超的部下全都不相信,认为袁绍重用臧洪,给臧洪好处,臧洪如今必然已经变节,不会再忠心于张超。

却哪里知道,臧洪听闻张超被围困,当真力求袁绍增援,袁绍却顾左右不肯出兵,最终张超一族被魏满全歼,臧洪彻底对袁绍失望,积怨离开,断绝一切干系。

臧洪的一辈子,气节了得,但也输在了气节二字之下,因着昔日主公张超一事,臧洪断然反叛袁绍,引起了轩然大波,袁绍亦对臧洪积怨,带兵围困臧洪,足足死围一年,城中粮草吃尽,臧洪誓死不降,城中士兵百姓,也因敬重臧洪为人,无一肯降。

史料曾记载,袁绍攻破城门之时,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在东汉末年这个大染缸中,张让基本看不出任何一个省油的灯,无论是德高望重的袁绍,还是阴险狡诈的魏满,但唯独臧洪此人,仿佛出淤泥而不染,但也迅速凋谢,只剩惊鸿一瞥,被世人淡忘在历史这个滚满泥浆的长河之中。

张让对臧洪此人,颇有些兴趣,若是有可能见一面,的确是好的。

贾诩继续说:“此人的德望颇高,各地郡守无不敬佩,此次酸枣会盟,筑坛举酒者,必是此人,主公若欲成大计,不如趁此疫病时机,遣人去广陵太守营中,令臧洪来请长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