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王妃_作者:漫步长安(189)

2018-04-03 漫步长安

  平时是二两银子一石,居然涨了这么多?粮贵银贱,那些黑心的商户们,正是发灾难财的好时机。

  “寺中的存粮有多少?”

  “不多,若每天以六石米计算,撑不到一个月。”

  芳年的心揪起来,才入冬不久,要是中途断粮,正好赶上雨雪天气,那些流民可怎么办?

  狠了狠心,道:“还是照旧用三石米,多兑些水。”

  “小僧也是这么想的。”

  等领了米到厨房,李氏看着还是三石米,嘴巴撇了一下。

  厨房共有三口大锅,同时煮上粥。芳年瞧着,三个妇人不时地手木棍把搅动几下,最后粥快好了,就见她们往里面撒了几把盐巴。

  “方管事,那些施主们,一日只吃寺里的粥,没有其它的吃食。要是粥里不放盐巴,他们会浑身无力的。”

  明觉解释给芳年听,芳年恍然大悟,暗道还是出家人慈悲,连这都能想到。

  粥煮好后,就有僧人进来一桶桶地抬出去。厨房的三个妇人各自领了一碗粥,坐在角落喝起来。

  芳年见无事了,就回到木屋。

  木屋内,桌上已摆好斋饭,他们的斋饭自然是有饭有菜的。芳年先是去洗脸,恢复自己的容貌再上桌。

  桌上有两碟素菜,一碟五香豆腐,一碟白菘香蘑,还有一碗土参汤。

  元翼已坐在桌边等她,两人默默地吃完。芳年思忖再三,开口道:“王爷,今日我去寺中帮忙,

  得知寺中的存粮撑不到一个月。您可有什么法子?”

  “会有的。”

  芳年放下心来,他说会有,就一定会有。

  “王爷,我见她们在粥里放盐,既然如此,为何不放些菜?一来省些米,二来也会稠些,三来菜

  总比米要便宜吧。再说今年受灾的是南边,北边可是没受多大影响,应该能在庄户人家里买到白菘。”

  二十八两银子一石的米,贵得离谱。

  元翼望着她,这丫头想法是好的,只是她不知道百姓们的想法。在流民看来,菜贱米贵。米才是养人的,菜就如同野草,哪都有,无法与米面相提并论。

  “冬日的菜蔬本就少,种得庄户也少。真要是采买,零零散散的,有一日没一日的,不是长久之计,此计有些行不通。”

  芳年听他一说,垮下肩。她一个几十岁的老妇人,还不如他想得长远。

  元翼见她有些泄气的样子,嘴角微扬,“你这想法倒是提醒本王,本王命人多买些米菜,存放在崖底,以备不时之需。”

  她嗯了一声,心知他是在宽慰她,越发的有些难为情,暗道自己真是白活一世。

  下午,她再去厨房的时候,就见三个妇人缩头缩脚地挤在一起,低着头。

  一个杏色袄裙的丫头挥着帕子,一脸嫌弃地看着她们。

  “你们管事在哪啊?”那丫头不耐烦地问着。

  第74章 讹人

  “这位姑娘找我有什么事?”

  听到芳年的声音,李氏几个长长地松口气, 巴巴地看着她。

  那丫头转过头瞧见她, 看她像个管事的样子, 当下更加不快, “想必你就是她们说的管事,你来得正好。奴婢是唐国公府老太君的大丫头,正好有事要找你们方丈。哪成想寺中的师父说, 方丈不在, 奴婢索性就来厨房找人能说上话的。”

  芳年看一眼头埋得最深的李氏, 想也知道是她嘴最长, 在这丫头面前讨好卖乖,供出自己。

  “这位姑娘,我姓方, 看你这模样, 火急火燎,莫不是你们老太君出了什么事?”

  那丫头面一黑,暗道这黑脸管事说话好不中意,竟敢咒她家老太君。当下摆了脸子, 下巴扬得高高的,睨着芳年, “我们老太君有话要问, 请方管事跟我走一趟吧。”

  “这位姑娘, 我只负责外面流民的伙食, 并非寺中人。你们老太君到底有什么事情, 怕是找错人了吧。”

  “你这婆子好生拿大,我们老太君是什么身份,请你去问个话你还推三阻四的。莫说是你,便是你家主子,想来我们对我们老太君也只有言听计从的份。”

  芳年站着不动,这丫头说她是婆子,她哪点像个婆子?还有,话里还捎上她的主子,这丫头知道她的主子是谁吗?

  那丫头昂着头走了两步,看芳年没有跟上去,火冒得老高,“你还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