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琅:“严重?”
谢伯文摇了摇头,“我没亲眼看到。但守城的士兵多了好几个,肯定很严重。三郎,王大公子和二公子不会有事吧?”
谢琅摇了摇头,“不会。我跟他们讲过。”
除夕过后刘彻和卫青来了一趟,见谢琅家的猪卖了,猪圈空着,鸭子和鸡少了一大半,刘彻还用开玩笑的口吻问谢琅,是不是打算把家里的东西全卖了搬去城里。
谢琅很认真的同他说担心瘟疫。
刘彻当时上心了,不可能不做防范措施。
“明天再去城里看看。准进就说明事不大。”
谢伯文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然酒肆拿不到我们的素鸡,明天就没法做生意。”
“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谢琅扭头转向小七,“看着家,我出去转转。”
小七望着他,“我也想出去转转啊。”
“走吧。”谢琅伸出手,“回来就得给我喝姜汤。”
如今是元光六年,小孩已有七岁,知道什么是瘟疫。谢琅不准他出去,叫他喝火辣辣的姜汤都是为了他好,就使劲点点头,“好!”
谢琅领着小孩绕着养蚕里转一圈,跟村里人说一下城里的事,就带着小孩回家煮姜汤。
翌日,叫姚桂芝帮他看着小七,谢琅同谢伯文一起去城里。
城门大开,谢琅松了一口气,陪谢伯文把东西卖了就回来了。
谢伯文忍不住问,“你怎么不去王公子家看看?”
“他肯定不在家。”谢琅道,“今天不是休沐日。”
谢伯文算一下日子,又想到城里也闹瘟疫,虽然王家两位公子都是小吏,但也是天子近臣,天子忙,他们也不得闲,“还是你考虑的周到。”
“我担心他们,他们拿我当好友,也会担心我。”谢琅道,“不出三天,他们就会来找我。”
三月的最后一天,艳阳高照,弥漫在养蚕里上空的阴霾散去,谢琅把家里的被褥和厚衣服全拿出来,就听到哒哒的马蹄声。
谢琅转向小七,“去看看是不是你仲卿爷爷。”
“你就知道仲卿。”
话音落下,大门被推开。
谢琅看过去,楞了一下,刘彻瘦了,还瘦许多,“你自己来的?” “我自己不能来?”刘彻反问。
谢琅头疼,“我不是要跟你吵架。你不叫仲卿跟着,也该让别人跟着。”
堂堂帝王,还是个无子的帝王,路上出点什么意外,非天下大乱不可。
天下乱起来,受苦的就是他们普通老百姓。
“三公子,我们在呢。”
门口多出几个脑袋。
谢琅松了一口气,不禁瞥一眼刘彻,把被褥往旁边移移,让开路让他进来。
刘彻哼一声,进屋看到小七,“你今日不用去学堂?”
“休息啊。”小孩放下笔,就往他身后看。
刘彻顿时觉得呼吸不畅,“你仲卿爷爷没来,以后都不会来了。”
小七拿起笔,继续写字。
刘彻脱掉鞋走进去,“没听见吾的话?”
“我不信你。”小七摇了摇头,“我只信我三爷。”
刘彻扭头就朝外喊,“三郎!”
“在忙。没空。”谢琅道。
刘彻呼吸一窒,穿鞋出去,“忙什么?”
“孵小鸡。”谢琅转身去灶房把种蛋拿出来。
刘彻眉头紧皱,“瘟疫刚过。”
“就是瘟疫过去,我才孵小鸡。”谢琅看一眼鸡蛋,“得二十多天才能出来。那时候正好天暖和了,瘟疫彻底消失了,到处都是虫和菜,赶到地里都不用我养。说起瘟疫,城里没事吧?”
刘彻:“死了一些鸡和鸭。人没事。”
“那就好。”谢琅立刻把鸡蛋放鸡窝里,“鸡鸭快被我吃光了,我没敢叫它仨去山上,今天只能吃青菜炖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