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父那会儿回来后还找他谈了谈,问他想不想去上工农兵大学,却被他当口拒绝了,表示不考虑那个途径。
面对钱父疑惑又欣慰的神情,卫斯年当时举了举钱父刚帮他从镇上带回来的家信,透露了点上面的内容,说是他父亲平反有望,到时候回城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这下钱父又郁闷不高兴了,担忧卫斯年一旦回城,他家闺女岂不是成‘寡妇’了。
然后卫斯年又道出信上还写了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是他母亲在京都那边打听到了风声,特地通知他一声,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比起被推荐上劳什子的工农兵大学,届时风风光光地考上大学回城岂不是更名正言顺有牌面。
“你是考回城走了,那我闺女咋办?”钱父听后脸上就差写着这个问题了。
卫斯年飒然一笑,向老岳丈提议说,“既然我能考,那宝丽也能考,我们两个一起考大学。”
钱父顿时侧目,想法是好的,女婿的心也是好的。
奈何事实不成啊,他闺女当初上完了小学,初中就稍微读了读,高中都没摸到边边,参加高考什么的简直是痴心妄想,即便他再吹嘘自己闺女多好多有能耐,在这事儿上他也不能昧着良心点头说声行。
不然到时候闺女没考上还把女婿耽误,到时万一再因此成怨偶就不妥了。
但是卫斯年对自家小媳妇有信心,并且十分期待之后窗前教妻的场景,一力劝说钱父此事可行可行就可行。
女婿自己都说行了,钱父能怎么办,只好揣着担忧点头应允此事。
“爸不用担心,宝丽很聪明的,我可以先教着试试,不行再想办法,反正距离高考真正恢复还有一段时间要等,到时我即便走也必定带上宝丽一起。”卫斯年一锤定音,顺便给钱父吃吃下一颗定心丸。
钱父高兴了,随后了解了情况的钱母也满意的不行。
但得知自己以后要头秃上课的钱宝丽表示反对! 钱宝丽前世已经经历过一次高三的魔鬼训练,这一辈子不想再重头来过了。
而且她要是考上大学走了,钱父钱母怎么办?
二老只有她一个孩子,即便有个口头说好百年之后能摔盆的二堂侄,但没有儿女在旁的话,老年生活要如何度过。
本着随遇而安的心思,钱宝丽这辈子根本没想过考大学。
但是卫斯年觉得人若是没有一点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他是必定会通过考上大学这一途径回京都的,同时也希望小媳妇能跟他夫唱妇随,做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
钱宝丽:“……”我就听你胡说八道。
然而耐不住钱父钱母听的一脸感动,深以为然,双双伸出大拇指夸赞女婿思想觉悟高,还特别有情有义,不是那等一朝高飞就抛妻弃子忘恩负义之徒能比的。
所以闺女一定要惜福啊,好好学习!
“那我要是去上学了,以后可能就被他带去京都不回来了,爹妈你们养老咋办?”钱宝丽拿出杀手锏。
钱父钱母摆着手不以为然,一副你傻不傻的样子道,“养老好办啊,等你们在那边有出息了就接咱们过去见见世面呗,不然留咱在老家,你们时常回来看看也行呐。”
而且现在他们夫妻还身强体壮着呢,说养老什么的尚且过早嘞。
关键是闺女要有出息,不能耽误她!
钱宝丽:……你们高兴就好。
就这样,钱宝丽跟着卫斯年学习的事情被不容反驳地定下,马上就要开始天天做功课的日子。
在此之前,卫斯年还要先做些准备工作。
只是准备工作还没启动,知青院和村里的部分小伙子先找过来了,询问钱父关于那个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是个怎么样的安排。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的目光时不时瞟过一旁的卫斯年身上,那意思是担心钱父会假公济私把名额分给自家女婿。
钱父差点被他们气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