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那边钱妈已经在望眼欲穿地等着了,他们人一到,她就听着声音迎到家属院大门外。
家属院不让进拖拉机这种的车,于是大家下来开始搬东西。
期间,王中华瞧见钱宝芳他们家住在这样的地方,禁不住露出几分羡慕,虽说房子是租的,但环境好啊,周围人看起来都是有文化,精神面貌和穿着和乡下村子里不一样,令人向往不已。
但等到知晓钱宝芳租房子的费用后,他就立马打消了脑子里冒出来的那点不切实际的念头。
住城里好是好,就太费钱了,住不起。
钱宝芳没察觉到这位老乡的心理路程,她正忙着指挥小伙子们将粮食垛到她那屋去,里面已经收拾好了一片地方,特地用大块的油纸垫着防潮,油纸底下还搁了木板子,等粮食垛上去后再拿草席子遮盖点,不怕粮食受潮霉掉。
而且她之后有别的打算,若是成真的话,这些粮食估计不会存放太久。
另外还有被褥衣裳也都放在她这里,过后都得拆洗干净才能重新使用,不然脏兮兮的看都没眼看。
剩下的锅碗瓢盆等杂物则先堆在门口了,钱宝芳对其也有安排。
钱妈倒是想动手开始洗洗刷刷,但钱宝芳看着她还没好透的那只手臂,果断拦住没让,免得一个不小心伤上加伤。
待到以上忙完,王中华没有立即走,而是进屋看望了一下钱爸,传达了大队长对其的关怀与慰问。
钱爸十分动容,连连道谢。
闲话过片刻,王中华适时提出告辞。
由于这边乱糟糟的,钱爸没有多留他们,让自家闺女好好送送人家。
钱宝芳应下,坐上拖拉机送他们到街头,请小伙子们挨个喝瓶汽水作为感谢,不让人白帮忙。 钱妈的手不方便,顾好钱爸就不错了,剩下的活计只能由钱宝芳来。
好在钱宝芳自己完全能应付,送走王中华一行回来后立马开始洗洗刷刷地收拾着,争取在一天之内全部搞定。
至于后者回去是如何同王叔纳罕他们一家靠什么在县城租房生活,她就管不了了。
如果后面有人来问的话,不是还有一个好心人卫同志在的么,想必对方不会介意暂时充当一下他们家的大恩人。
实际上,人家确实对钱宝芳家恩重如山,她那样回答的话也没错不是。
钱宝芳懒得多想那些了,因为这个时候洗刷的活计可不好搞。
小平房没有自来水,用水都得跑前头一个公用水管那提水,然后脏水也不能随便泼,得倒到另一边下水的坑池里,来来回回的忒是麻烦。
钱宝芳任劳任怨地干着活,对筒子楼上的住户抛去羡慕的一眼,顺便无比怀念现代用水特别方便的城市生活。
忙过一通,终于在天黑前,她将剥下的被罩床单以及旧衣裳旧毛巾之类的都清洗好晾上,另外吃饭用的锅碗瓢盆也都洗刷干净,等弄来生火的炉子和煤球就能开火做饭。
这又是一项支出。
钱宝芳咬着笔杆子叹气,最终还是不得不在小本本上再添一笔。
毕竟是必需的东西,省是省不掉的,只能想办法尽快开源了。
晚饭照常是钱妈到前面医院食堂买的稀饭和窝头,外加一份咸菜,三人对付着草草吃完后各自歇下不提。
翌日早起,钱宝芳自己去买的红薯粥和菜包子当早餐,额外还有一小份炒鸡蛋给钱爸补身子。
钱妈不舍得花钱买太好的,嫌医院食堂比自己做着吃贵些。
钱宝芳觉得还是早点开火比较好,于是早饭后就出去了一趟,打听哪里有二手的火炉子卖。
新的暂时消费不起,旧的倒是可以来一个先用一用。
这个不用多找,医院家属院就有人家里有不用的炉子,知道她买去做饭用就给她从杂物房里扒拉出来了,几块钱拎走随便使唤,反正放着也是放着。
钱宝芳发现这里真是个宝藏地,继火炉子之后又陆续从一群大爷大妈那里集齐了火钳子、烧水的旧铝锅等配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