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君臣_作者:桥半里(42)

2018-04-01 桥半里

  “说得好!”街边百姓们跟看戏似的,还给谢九渊鼓起掌来。

  好一个谢九渊!案子推给他来查,名声却被谢九渊和启元帝占着,梅子期气得七窍生烟,却也只能咬牙道一声“受教”,这才把冯伟象收进金陵府的大牢。

  梅子期到底是受了老师的嘱托,还想着从冯伟象入手找突破口。他亲自下牢一审,心里明白了两点。

  一是冯伟象这种嚣张草包能做到浙江巡抚,文相确实是不负“文半朝”的名声。

  这第二,就是他这次注定要被江南贿考案绊个跟头,启元帝联手谢九渊结结实实、光明正大地坑了他一把。

  若是要捞冯伟象,他自己的名声就得搭进去。

  若是不捞冯伟象,文相就必然对他心生不满。

  左右都是后患无穷,选哪一个,他梅子期都不可能全身而退。更可恨的是,如今就算他左右不选,也会被诟病是胆小怕事之徒。

  梅子期险些没被气得吐出口血来。

  他审了冯伟象三日,第四日密会了贾思远,到了第五日,又从谢九渊手里要去了魏才,第六日,他派人锁了淮安盐商魏家的主事人魏成祥。

  到了第七日,他升堂开审,众目睽睽之下,派人请了谢九渊来,拖着圣旨下堂一礼,对谢九渊说“在下与谢钦差同为三品,然则陛下圣旨御言,派本官协助谢钦差办案,这升堂终审,还是谢钦差来吧。”

  “梅大人近日审问,多有辛劳,既然梅大人推辞,那本官就厚颜上堂审理”,谢九渊朗声应道。

  梅子期咬着后槽牙,一拱手:“请!”

  谢九渊一身墨色钦差服,缓步走上高堂,落座后一拍惊堂木:“带江南贿考案嫌犯冯伟象、买榜人魏财、魏成祥!”

  魏财供认不讳,痛哭流涕。

  魏成祥亦是十分悔恨,他这个淮安盐商做了十几年,先帝中期发的家,好不容易熬过了管理混乱的先帝末年,近两年却又迎来了一年比一年高的商税,虽说赚得还是比先帝末年时安稳,但商人多筹算,总要讲究一个瞻前顾后。

  他想着,士农工商,后代若还是为商,不光是身份上低人一等,赚的钱还不是得任由这些官|员小吏吃拿卡|要?于是大力供养族中子弟读书,奈何一时半会也出不了什么好苗子,这时候魏财找上门来,说他听曲时搭上了浙江巡抚的门客,有路子买过春闱。

  浙江巡抚,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攀上的关系,魏财此人并不靠谱,买榜这主意也是胆大包天,但俗话说富贵险中求,若魏财真能高中,那么以后他们淮安魏家也是有后|台的人,起码,不必再被小小差役随意呼喝要钱。

  又有族人受了差役的气,魏成祥思来想去,到底是连夜将说好的巨额银两装上了一队马车,借着盐检的名义,连夜送到了冯伟象府上。

  冯伟象知道梅子期是文相派下来的,自以为万事大吉,此时咬紧了牙死不认账,骂完魏财骂魏成祥,还叫嚣着等走出大堂,定要报复谢九渊。

  直到宿卫抬出了在他府上搜出的魏家银箱,冯伟象才哑了火,拿眼睛直看梅子期。

  谢九渊当机立断,判了魏财和魏成祥流放抄家之刑,魏财哭嚎打滚,魏成祥直接昏死了过去,被拖下了堂。

  从挤在衙门口听审的百姓群中传来一派叫好之声。

  轮到冯伟象。

  谢九渊对上堂下跪着的冯伟象的眼睛,冯伟象这才知道大祸要临头了,他看向金陵知府贾思远,贾思远一直低着个头装聋作哑,他只得又拿眼睛去瞧梅子期,没想到梅子期竟别过了脸不看他!

  梅子期为什么不看他,因为梅子期等会儿得为这个草包求情,要求谢九渊从轻发落,这个情求完,梅子期名声受损是肯定的,自然是能尽力避嫌就尽力避嫌,聊胜于无。

  但他这一个动作,却勾起了冯伟象的猜疑。

  一想到有可能被作为弃子推出去,冯伟象立刻心中大乱,又想起谢九渊那日斩钉截铁的狠话,登时吓得方寸尽失,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银子我就留了两箱,大头我已经送到了文相府上!不在我府里!谢大人!谢大人你可要明察啊!”

  梅子期是目瞪口呆。怎么会有这么草包的人?这时候攀咬文相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以为他攀咬了文相,自己这个文相的学生还会出手救他?

  衙门口的百姓们也是一片哗然。

  连谢九渊都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