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过的历史都崩了[快穿]_作者:有绯(31)

2018-04-01 有绯

  元让已经在尽量减少用轻功的次数,免得太过高调。虽说这回没用轻功,但速度却丝毫不慢。

  正在谈笑之中的曹操与一个生的高大威猛的中年男子只见面前一阵风刮过,就凭空出现了一个人。

  曹操瞧见了他,好奇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元让挑眉。

  不是你在喊我吗?

  “方才听到您唤我,我怕您出事。”

  曹操疑惑道:“我并未唤你,可是另有其人?”

  元让摇头。

  曹操随即也放下了这个问题,转头对着一边的壮汉介绍:“此乃明允。”

  元让与夏侯惇同时抱拳,朝对方一礼道:

  “在下元让,字明允。”

  “在下夏侯惇,字元让。”

  ……

  元让?

  三人似乎都明白了刚才那个“我听见你叫我但是我并没有叫你”的真相。

  夏侯惇反应过来,两只宽厚的手掌“啪”地往大腿上一拍,仰天长笑,样子十分欠揍。

  曹操轻咳一声,觉得这时候笑好像不太好,缓缓地抚了抚长须,脸颊上的肌肉却小幅度颤动,表情十分不自然,显然也是憋得很辛苦的样子。

  元让斜斜地瞟了他们一眼,打手势挑衅地示意夏侯惇上来打一场。

  唧唧歪歪的,习武之人自当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夏侯惇虽对元让这个堪称“文弱”的小身板心存疑惑,可观他下盘稳固,落地无声,也听曹操提过他身手极好,于是便也干脆应了。

  元让并未使用一丝一毫的内力辅佐,而是纯靠着肉身的力道以及招式对敌。

  夏侯惇只觉得眼前这人力气似乎比他还高一截,且力道精准但并不致命,显然也就是友好切磋的意思。

  这俩人你一拳我一躲,打的可开心了。

  曹操见他们旁若无人的样子,抽了抽嘴角,转身悄然的离开了。

  半晌,待他用完晚饭出来散步消食的时候,却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勾肩搭背,歪歪扭扭地从酒肆中晃出来,手里还各拎了两坛酒,仿佛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似的。

  曹操:“……”

  方才还剑拔弩张呢,这会儿就哥俩好了。

  你们叫元让的都是什么脾气?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哈关于夏侯惇字元让这个梗我想写很久了。

  重修了第一章 ,加了个人进去,多了两千个字,诶嘿。

  我朋友,就是那个叫蒋文的,抱怨说为什么一个配角的名字要跟他一毛一样。

  我问他那你想干啥。

  他说,我想当大反派。

  我对他说,是不是那种戏份很多的反派,领了便当之后主角还哭得很伤心的那种?

  他点头。

  我瞟了他一眼:沈砚。

  他:……

  第24章 我没钱啊

  不管那俩叫元让的是什么脾气,总之这段时间元让和夏侯惇相处的确实是很愉快的。

  夏侯惇是那种性情刚烈又讲义气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偶然间听见有人侮辱他的老师,那叫一个气哟,二话不说就回去提刀直接把人给砍了。

  他这样的人,一旦交了朋友便能为人家两肋插刀豁出性命。

  而元让则是潇洒恣意一派游侠风气,本质上也是个仗着武力值有点儿任性的人,自从他在说书人口中听闻了(添油加醋版本的)夏侯惇杀辱师者事件的之后,便佩服地直拍着夏侯惇宽厚结实的后背一口一个“元让”、“夏侯兄”的叫着,顺溜的不行。

  要是有人侮辱先生的话他也会气炸的呀!

  曹操望天:你们开心就好。

  这两人关系如此之铁,元让自然就进入了他们的圈子,顺便还不忘跟那些一看就是武将苗子的人交流交流行军打仗一类的看法。

  但好日子过不多久,他的好老板就出事了。

  这原因还得从他们所在的曹操故乡——谯县讲起。

  谯县这个地方是豫州刺史的治所。

  刺史是什么呢——依照元让的理解,大概就是朝廷派到某个地方的监察官,而且还是监察一州的那种地方大官,夏侯惇私底下还戏称他们为“地头蛇”。

  现在天下大乱在即,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天子采纳了刘焉的上书,改刺史为州牧,这些人真正获得了那一整个州的统治军政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