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王羲之_作者:苏格拉提拉米苏(10)

    左右搀扶着王玄之走进鹅池,王玄之开口叫道:“阿耶!”

    见王玄之来了,王徽之一脸淡定的望向他,出声问道:“大郎,你不是回屋歇息了吗?”

    王玄之不咸不淡的说道:“想起有事告知阿耶,便过来看看。谁知听到五郎在背后议论我。”

    王羲之抱着鸿雁,坐在榻上,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个儿子。

    王徽之轻晃脑袋,告诉王玄之:“方才只有一阵雁叫声,何来谈话声?”

    说着,王徽之歪着头,看向王羲之,让王羲之作证:“阿耶,可是如此?”

    问话的时候,王徽之瞟了眼鸿雁。那小眼神,似乎在酝酿什么,看起来有几分奸诈。

    王羲之眯着眼睛,眼神莫测的与五儿子对视。然后,缓缓言道:“如五郎所言。”

    王玄之面色一僵,一口气哽在喉咙,提不上来,又下不去。

    作者有话要说: 王玄之:五郎,你嫑脸!

    王徽之(微笑):大郎谬赞了!

    王玄之:你是要气死哥哥吗!(吐血ing……)

    ps:王濛,字仲祖。东晋有名的名士,美男。

    《世说新语》容止篇,写了一件事。

    王羲之的堂弟,东晋丞相王导的第三子王洽,有一次见到王濛从雪地上缓缓走来。王洽觉得太美了,当即夸赞道:“此不复似世中人!”(王仲祖美若仙人!就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人一样!出尘脱俗!)

    王濛也是个特逗的人,史书上记载,他很喜欢顾镜自赏,曾经对着镜子说:“我爹何德何能,竟然生出了我这么貌美的儿子!”

    2333~那个时候有趣的人真的很多。    弹指间,到了永和三年,季秋时节。

    七月流火,秋风生起。

    王献之已经满三周岁了。古代算虚岁,会把人的年龄多算一岁。

    四岁的王献之,能跑能跳,就是还不曾开口叫人,这让郗璇担忧不已。

    听说抱朴子来会稽了,郗璇立马下帖子把人请到家中。

    抱朴子,是葛洪的号。他是两朝名医,南渡后,元帝封其为关内侯。

    王家的家医看不出王献之的情况,郗璇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葛洪身上。

    “道长,我家七郎已经四岁了,至今不曾开口叫人……”

    葛洪已经年过花甲,他满头银霜,长须花白,双眉如雪覆,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气质出尘,颇有仙风道骨。

    捋了捋长飘飘的白须,葛洪平静悠然的说道:“王七郎何在?”

    郗璇轻声答道:“道长稍等,七郎片刻即到。”

    王羲之的儿子们都住在东厢,王献之断奶之后,就被送到了东厢里,与其他兄弟住在一起。王凝之跟王涣之这几年在外游历,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归家。王肃之跟王操之还在建康学习,平常无事不得归家。如今东厢里只住着王玄之与他的妻子何氏,以及王徽之与王献之。

    这两三年来,王玄之出门的次数逐渐减少。王献之到现在还不会开口说话,王徽之跟王玄之互相把这笔账推到了对方的身上。两人都觉得是因为当初那一摔,把王献之的脑子摔出了问题!

    每次看到王玄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准备出门浪,王徽之就会阴阳怪气的讥讽几句。

    王玄之脸皮薄,被五弟责备,便是觉得自己没错,听多了也会产生几分愧疚。如果七弟当真因为那一摔,摔成了痴儿,那他的责任就可大了!

    “快!快把七郎抱去前院!抱朴子来了!”

    听到外面的动静,王玄之放下笔,探出脑袋望向外面。抬高声音问道:“抱朴子来了?”

    仆人连忙点头:“是!夫人让小奴把七郎抱去前院!”

    何氏在一旁研磨,听到这话,她出声言道:“抱朴子医术出名,定然能治好七郎。不如夫主前去看看?”

    随即,王玄之让左右搀扶他走出屋子。

    见王徽之也从屋里出来了,王玄之对他说道:“一道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