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出声表态:“臣附议。”
琅琊王氏的官员纷纷开口表态。
顾和与武陵王瞟向王献之。
顾和慢悠悠地出声言道:“臣附议。”
武陵王也开口说话了:“臣附议。”
荀蕤站起来言道:“臣附议。”
轮到吴郡顾氏与谯国桓氏纷纷表态支持。
小皇帝开口言道:“既然诸位公卿支持,此事便依桓卿!”
桓温站起来言道:“臣替三军将士谢恩!”
谈完桓温的事, 王彪之咳了咳,出声言道:“陛下,卫将军劝燕王写下罪己诏。燕国至此归顺晋国。卫将军立下大功,理该封赏!”
又来了!
见王彪之提起封赏王献之的事,其他世家立马打起精神,准备开始撕逼。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王献之进位三公!让琅琊王氏掌控大局!
在王彪之说完话后,桓温开口言道:“卫将军劝说燕王写下罪己诏,不出一兵一卒,便使得燕国归顺晋国,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封赏卫将军!陛下,臣提议,升卫将军为太保!”
桓温这一开口,立马吸引了诸位公卿的视线。众人目光幽深地盯着桓温的后脑勺。
昔日,王导就是位及太保!王导去世十五年,如今琅琊王氏又要出第二位太保!第二个王丞相!眼看琅琊王氏要一家独大起来,各大世家不愿见到这样的局面,纷纷开口劝阻。
“陛下,卫将军尚未及冠,小小年纪,只怕担当不了重任!此事需再三商议!”
“是也!卫将军年纪尚小,怎能将国事重担交与他?”
王献之面色平静,没有说话。
武陵王出声言道:“卫将军年纪虽小,功劳却胜过诸位公卿!在场诸位公卿,除了征西大将军外,何人功劳能及卫将军?”
有人反驳道:“话虽如此,然而终究年纪太小,若是委以重任,只怕天下百姓会对朝廷用才产生质疑!”
众人开始撕逼起来。
忽地,有宦官推开了大殿的殿门,尖声叫道:“陛下!秦国使臣有急事求上殿!”
众人安静下来,纷纷回头望向门口。
王献之若有所思。
小皇帝看向王献之,王献之轻轻颔首。
小皇帝开口言道:“让秦国使臣上殿!”
秦国使臣进入大殿内,向小皇帝行礼,出声言道:“秦国饥荒,恳求晋国借粮十万石!”
闻言,晋臣神色莫测。
这种时候,秦国竟然出现了饥荒!秦国不久前刚吃败仗,败给晋国。此时闹饥荒,正是攻打秦国的绝好时机!
王彪之开口言道:“陛下,太仓余粮不多,晋国无力借粮给秦国。”
顾和瞅了眼王献之。
武陵王也没有立马表态,他望了眼王献之。
桓温一脸深思,深深地望了眼王献之。
许多人开口附和王彪之。
秦国使臣面色难堪。
王献之出声言道:“陛下,晋国太仓余粮不多,可向民间征集粮食,借粮给秦国。”
闻言,桓温、王彪之、武陵王、顾和等人目光惊讶地望向王献之。不知道王献之为何要帮助秦国。
秦国闹饥荒,正是攻打秦国的绝佳时机!王献之竟然要借粮给秦国!养活了对手,等着被对手反咬一口吗?
王献之对秦国使臣言道:“观足下气色不佳,不如足下先回客舍,在客舍等候结果。此事诸位公卿会好好商议,定会帮助秦国!”
秦国使臣盯着王献之的脸,看愣了。
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王献之说了什么。
能位列前面,官职必定不低。这个少年,莫非就是琅琊王七郎?
秦国使臣面色讪讪地点头,对王献之作揖:“多谢足下!”
转头,秦国使臣向小皇帝行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