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王献之面色为难。
司马道生告诉众人:“修运河并非简单之事。还要招商投资,若是没人愿意投资,朝廷便无能力修运河。”
这话让其他地方来的士族沉默了。他们想占晋室的便宜,但是却不想出钱修运河。
燕地来的士族立马出声表示:“吾等愿意参与投资!”
其他地方的士族见状,目光深邃地打量着燕地的士族。
燕地的士族,肯定不傻。既然燕地的士族愿意出钱投资,让朝廷修运河,那肯定是有其他目的!
燕地的士族,为什么这么想把运河修到燕地呢?
司马道生拍案说道:“甚好!既然汝等愿意,回京之后,本将军必定将汝等之意告诉陛下!”
燕地的士族高兴地说道:“多谢车骑将军!”
见燕地的士族笑得这么高兴,其他地方来的士族更是狐疑。
郗超忽然开口提议,以诗作乐。
王献之瞥了眼郗超,开口提起了《杜鹃亭序》的事情。
见王献之写好了序,燕地的士族立马传阅,一边念,一边夸赞王献之的文章写得不错。
王献之所作的《杜鹃亭序》在夏日宴过后,便传诵出去。
其他士族觉得这一场夏日宴,白花钱参加了,既没有跟王献之攀上关系,也没有博得名声。
可是看燕地来的士族这么兴奋,众人纳闷极了。不知道燕地的士族为何这么高兴。
其他地方来的士族总觉得燕地是讨到了什么好处,于是,努力向燕地的世家子弟打探消息。
这一打听,不得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修运河原来是长远的投资!这是能让后代享受千年的利益!
若是朝廷将运河修到他们当地,到时候,他们也能像江左这边的世家一样,大肆投资项目!运河开通之后,迟早能赚回来!而且,这个利益,是长远利益!只要运河不封闭,那他们这些世家,就能一直传给子孙后辈,让子孙后辈享受这些利益!
于是,各大世家纷纷联络起来,一起商议大事。商议完之后,众人立马传书送回当地,要求当地的地方官员上表朝廷,提议修加长蛟龙运河的线路!把运河修到他们当地!
这场夏日宴,原来有这么大的信息!各地的士族,立马兴奋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众人(拍桌):投资!必须投资! 有了全国各地士族的支持, 朝廷便有了钱,将运河修到各个地方。
时光荏苒,三年转瞬即逝。
蛟龙运河从淮南郡, 加长线路, 修到邺城。又从邺城,修到范阳。再由范阳修至燕地的龙城。其中, 邺城作为重要的水路枢纽,往东加长线路, 修至东牟。往西加长线路, 修至敦煌。由于修至敦煌这一段运河线路, 比较长。修了三年,还没修成。
季秋时节, 这个月对于朝廷而言,甚是重要。
朝廷准备了大半年,终于要启程出发,将政权迁回洛阳。
皇帝司马聃乘车出宫, 乘船出发。
每日,司马聃都会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美景。
“陛下, 太保到。”
闻言,司马聃欢喜地说道:“速请!”
一位身穿白衫, 头戴幂篱,身子颀长的少年,出现在甲板上。
脚步姗姗, 气质清朗若月。
司马聃高兴地叫道:“王卿!”
王献之将幂篱撩起来,向司马聃行礼:“陛下。”
剑眉星目,目光似水,清澈干净。每次看到王献之的容貌,司马聃还是会怔住,感到惊艳。
怔了一会儿,司马聃回过神,他开口问道:“王卿此行,可顺利?”
燕王世子病重,王献之收到消息后,便前往燕地。在燕王的诸多儿子当中,选了一个合适的人,封为新燕王世子。
王献之颔首:“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