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侯爷种西瓜_作者:孟冬十五(251)

2018-04-01 孟冬十五

  就在这时,虞峰突然说道:“我记得那边有一种‘饿死果’,吃一口,酸掉牙,小时候我摘过一回,越吃越饿。”

  “饿死果?”苏页光是听着虞峰的描述都有点发怵,“长啥样?”

  虞峰比划了一下,“红乎乎的,指节大小。”

  苏页脑中灵光一闪,“你说的该不会是野山楂吧?”

  虞峰挠挠脸,“小页子管那个叫‘野山楂’么?村里人都叫饿死果。”

  “你看,是不是这样?”苏页捡起一根树枝,三两笔将山楂叶子、果实的轮廓画了出来。

  虞峰一看,连连点头,“对,就是这个!”

  苏页心底生出一丝希望,“这种树在山上多不多?”

  虞峰肯定地说:“多,满山都是。”

  苏页当即便笑了,“太好了!”

  邵平期待地问道:“小页的意思是……这树有用?”

  苏页重重点头,“有大用。”

  邵平没有多问,而是说道:“小页子,你说,需要我做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叫兄弟们藏好便可。”苏页勾了勾唇,“对了,告诉大伙,这种树不能砍,一棵也不行。”

  邵平虽然不解,却十分信任地应下。

  苏页看向案上的一小截甘蔗,那是白日雪娃没吃完剩下的,糖份很足。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第110章 【甜啊甜】

  用甘蔗制糖的方法最早源于印度。

  天竺人把甘蔗榨成汁, 然后在烈日下晒成糖浆, 再用火煮, 直到浆水凝结成块, 便为“石蜜”。

  不过, 这样得到的蔗糖块颜色呈现黑红,杂质较多。后来他们又将熬糖的方法改良, 用牛乳或石灰加入糖浆中熬煮,可使糖浆慢慢褪色, 变成淡黄色的砂糖。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古籍中都没有明确记载的真正的“白糖”,直到元明时期。

  苏页采用的方法取自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先用轧浆车榨出甘蔗汁, 然后将汁水盛入缸中, 再用火慢慢熬成黄黑色的糖浆,糖浆自然冷却后就会凝结成黑色的砂糖。

  苏青竹拿手挖了一小团黑砂糖, 往嘴里一放,黑亮的眼睛闪了闪,“嗯~好甜!”

  “比甘蔗还甜吗?”苏芽儿蠢蠢欲动。

  苏青竹又挖了一团,送到他嘴边, “你尝尝。”

  苏芽儿伸出舌头, 小小地舔了一下。

  “恶~”苏青竹夸张地甩了甩手, “你吃就吃,干嘛舔我?”

  苏芽儿被他说得不好意思, 懊恼道:“我在吃糖, 又不是舔你!”

  “嘿嘿~你就是舔了!”苏青竹一边往嘴里塞糖, 一边吃吃地笑。

  苏芽儿懒得理他,挖了一团想喂给旁边的小雪娃。

  瓦罐放得太高,雪娃够不到,小家伙馋得不行,急急地叫着,“宝宝吃!”

  苏青竹隔开苏芽儿试图伸过去的手,故意逗他,“叫舅舅!”

  “舅舅!”

  “呵,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苏青竹晃晃脑袋,往小家伙嘴里抹了一团。

  苏芽儿气得打他,“别胡说八道,宝宝才多大,谈什么骨气!”

  “我比他还小的时候就跟着我爹进山打猎了!”

  苏芽儿撇撇嘴,嘟囔道:“你本来就住在山上。”

  苏青竹扑哧一笑,“我说你……有时候还挺好玩的。”

  苏芽儿笑笑,整了整雪娃头上圆圆的小丸子,温声问道:“宝宝,甜不甜?”

  雪娃咧开嘴,小脸皱成一团,“苦~”

  “哈哈,什么苦,这是糖,甜着呢!”苏青竹叉着腰哈哈大笑,“来,再尝一口。”

  雪娃卜愣着小脑袋一直躲。

  两大一小一边吃一边玩闹玩闹,开心得很。

  苏页搬着涮洗好的瓦溜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三个双儿正围着瓦罐吃得欢腾。

  他把瓦溜往桌上一放,拿着竹板上去就一人给了一下子——当然,萌萌哒小雪娃除外。

  “糖还没炼出来,先叫你们吃完了!”

  苏页一眼就瞧见苏青竹嘴边的糖粒,没好气地敲了敲他的脑门,“吃这么多,不苦啊?”

  “苦!”小雪娃诚实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