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淘金记_作者:甜饼(199)

2018-04-03 甜饼 年代文

  当然,这个好,也比较有限。主要是物资供应就那些东西,你再有钱也只能买这些,人和人之间不会因为有没有钱,而拉开不可逾越的鸿沟。有钱的大姐和穷人家的大婶,一样挤在供销社里挑东西,谁也别看不起谁。

  以至于这种短暂的平等被后头的人不断拿出来缅怀,有人喜欢,有人抨击。

  对于这些观念,叶悠悠不想评价,她只想说,后世你和那些首富的距离拉的再开,也没拦着不让你吃肉,更没拦着不让你吃/精细粮,是不。

  我能吃肉,能吃/精细粮,能穿的暖和穿的漂亮,为什么要管首富离我有多远?

  “海魂衫,长袖短袖一样来一件。”叶悠悠大声喊道。

  没法不喊啊,柜台挤满了人,又不要票,不喊估计就要没货了。

  “只剩一件短袖,小号,谁能穿。”果然,没轮到叶悠悠呢,就只剩下一件了。

  幸运的是,前头两个人都不算瘦,营业员扫了一眼,都不肯拿衣服给他们比划,直接一划拉,“别看了,穿不下。”

  两个年轻姑娘气哼哼的走了,叶悠悠赶紧上前,“我能穿我能穿。”

  营业员看了她一眼,“八块钱。”

  八块钱一件短袖,相当昂贵了,可就是这样,也是一上货就卖空。这个时候的消费观和后世不一样,现在的人,几乎个个都有工作,吃饭有供应粮,住房子有宿舍,医疗能报销,用钱的地方也就是日常开销了。

  稍有条件的女人,最舍得在衣服上投资。听口音好多都是出差的人,过来帮亲戚同事们带的,这样的衣服,压根不往下头城市走就全断了货。

  拿布票买了两身夏天的衣料,一身给姥姥,一身给妈妈。

  看着手表,叶悠悠眼馋半天,没有手机掌握时间太痛苦了。不过想了想她还是放弃了,柳满红学会骑自行车,偶尔把家里的自行车骑到工厂里,都被人暗地里议论一通,说怕是学吴萍遇上什么好事了。

  气得柳满红再也不肯骑自行车,可见这年头,稍用一点别人眼里和身份不符的东西,就得遭人议论。

  问题是,你还不得不把这些议论当回事,因为只要传得多了,无论你怎么解释,这就是你身上的污点,洗都洗不掉。

  不敢看手表,但是闹钟还是可以买一个的,圆脸上长着两个圆耳朵的老式闹钟,其实线条流畅,设计精练,放在后世也不会觉得过时。

  “五块钱加二张工业券。”价格其实不贵,但要两张工业券,就足以让人心疼了。

  工业券按二十块的工资标准,每二十块左右为一个档,配一张工业券。柳满红被划在最低一档,一个月能领到一张工业券。但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用品,都用得工业券,大多数人肯定是最后才会考虑闹钟。

  但叶悠悠太需要这个东西了,她可不会望天知时辰的本事。搁在家里,也省得姥姥每天都掂记着起早喊他们起床,可以让姥姥多睡一会儿。

  在供销社搜罗一通之后,又拿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这都是柳满红的同事和叶东方的同事,请她帮着带的。

  “不出国也享受一把代购的待遇啊。”叶悠悠乐呵呵的笑着将东西买齐,有些也缺货的,只好抱歉,恐怕他们只能去更大的城市才能买到了。

  中午直奔国营大饭店,省城的饭店,岂不比火车上的餐车爽歪歪。当然,前提是他粮票充足,一大盘红烧肉配白米饭,肉汁直接浇到饭上,拌一拌,好吃的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这个时候的人饭量都大,她一个小姑娘,一人吃了两碗饭加一盘红烧肉,没有一个人觉得奇怪。一开始叶悠悠还奇怪自己饭量怎么变这么大了,后头一想,这个年代没零食没宵夜没垃圾食品,最重要的是,没有油水。肚子里没有油水,饭量就大的可怕。

  她亲耳听到班上的同学说,每天都馋家里的猪油膏子,炼猪油的时候,恨不得直接喝一勺子才能解馋。她没法感同身受,却能理解这种身体极度渴望油水的感觉。

  拍了拍吃饱了的肚皮,叶悠悠终于有了时间,开始她的淘金之旅。

  寄售行和废品收购站是必去的,老东西也有,叶悠悠不管认识不认识,先收了再说。废品收购站的看这个小姑娘,盯着一卷画看了半天,笑道:“这玩意灰扑扑的,有啥好看的。”

  “我姥让我寻点带画的东西回去糊墙,这个好,老人家就喜欢这种。”叶悠悠编瞎话的本事是越来越顺溜了,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