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淘金记_作者:甜饼(359)

2018-04-03 甜饼 年代文

  “哪能这么使唤你,你自己该带啥就带,咱们东西也不多。”王桂花接过票,开始准备行李。

  王桂花将卤好的鸡蛋,腌好的辣椒酱,泡萝卜,瓶瓶罐罐装满满一包。两床新被子,两床新被罩,包得好好的,装在一个大包里,是他们最大件的行李。再一人背了一个包,装上换洗的衣服,倒也不是太累赘。

  夏国安还真是简单,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就搞定。一见他们的行李,二话不说就把最大的一个包扛上了,谁都抢不过来。

  “走吧走吧,我一老爷们不扛,路上的人不得拿眼睛涮死我。”夏国安开玩笑道。

  “这孩子,那就谢谢你了。”王桂花笑呵呵跟上,柳满红牵着女儿,还没出门就开始害怕。她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出这么远的门呢。

  等上了车,新鲜感代替了担心,柳满红才渐渐放松下来。等去餐车吃了饭,新鲜感才算过去,趴着窗户边看外头的风景。

  王桂花和柳满红都是下铺,两个年轻人在上铺,中铺在沐东市没人,后来出了省,才上来两个人。母女俩放好行李,就跟他们打招呼。

  “咱们是去京城走亲戚的,孩子他爸在京城工作,你们呢,也是去走亲戚的吧。”当妈的一看就是个闲不住的,拿了瓜子请他们磕。

  “是的呢。”王桂花含糊的应了一声,他家的事解释起来麻烦,柳满红的对象在京城,这个年纪处对象一听就是二婚,还得解释离婚的事,干脆就一句带过。

  “那咱们是同路,十几个小时呢,要不是为了见孩子他爸,我可真不愿意出这趟大远门。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一路上的,可累死我了。”听到王桂花姓王,当妈的乐了,她也姓王,笑呵呵说跟王桂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王婶子的女儿就安静多了,问过柳满红后,坐到了她的下铺一角,拿出书来看,乖巧的不行。

  偷偷指着女儿,跟王桂花告状,“跟她爹一模一样,一整天都没一句话,可憋死我了。”

  王桂花笑,柳满红跟着笑了起来,这对母女还真是有趣。

  叶悠悠和夏国安都在上铺没下来,夏国安在看书,是有关技术类的书籍。叶悠悠闭着眼养神,实则是在翻看海淘的页面。

  因为辛墨浓的原因,她现在对军工一类的技术特别感兴趣。而且中国的工业基础,也跟军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技术是从军工开始起家,取得成果后,又应用到了民生制造当中。

  就象辛墨浓说的,改革开放之后的路,虽然曲折受坑受骗受欺诈,但这段路却又是必须的。吃过亏上过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知道什么是对你好,什么是在欺骗你的感情,什么又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做坑你的事。

  包括人才的培养,管理的经验,都不是可以凭空出现的,需要时间沉淀,积累。

  那么,她也就不去想那些不可能的事。只想替辛墨浓多挣些功劳,让他象现在一样,被夏老绑住,永远都不去一线才好。

  只是,这些东西太贵太贵,她得想办法赚钱才行,不对,赚愿力。愿力就是钱,不管是什么物件,只要寄托了后人的祈愿,感激,都会产生愿力。这回上京城,她得好好找一找。

  下铺的王婶子还在说话,显然和王桂花还有柳满红越聊越投机。不时数落一下女儿,又数落一下在外地工作的爱人,说话有趣,逗得人直乐。

  “你们到了京城,有人来接吗?要是没人接,就跟咱们一块走,孩子他爸借了车来接我们,到时候让他送你们一程。”

  “别客气,咱们家有人来接的。”王桂花跟她聊的再好,也不过是萍水相逢,当然不会去麻烦人家。

  “那就好,不然你们人生路不熟的,怎么找啊。”王婶子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很快就聊到了别的,原来她每年都要带孩子去京城,所以对京城熟的很。给他们介绍好吃的,好玩的,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去,什么地方坑人的很,最好别去。

  “不过今年啊,孩子他爸说,也不能太乐呵。”

  王婶子这话一提,王桂花也跟着叹了口气,“可不是吗?那几天你是不知道,我这眼泪都快哭干了,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谁说不是呢,可是日子总得过下去吧。”王婶子也觉得自己不该提起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太沉重,提起来就没有一个不伤心的。可是她也觉得,哭过了,伤心过了,日子还得照常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