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她想千古流芳[快穿]_作者:雁来燕去(408)

2020-04-10 雁来燕去

    冬去春来,夏走秋逝,唐沅在广城的日子过得忙碌而规律。化工厂和研究所制造出来的产品都被安托万的人运到了大洋彼岸,变作真金白银又流回了她的口袋,这些钱又被她拿去变成了各类实业工厂和学校医院。

    钱实在是个很好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就属它最接近万能。广城租界里那些前沿人才也渐渐走进她的地盘,为她所用,她创建的国货品牌,也成了这个时代少有的能追赶甚至超越洋货的东西。

    等革命党再次上台站稳脚跟后,唐沅就借着先前沈月藻他们的路子,向政府当局递了一份计划书。

    关于军工业体系构建的计划书。

    纵使民国已经建立了有些年头,但眼下华国的许多产业却依然延续着前朝的模例。不是他们不想改,而实在是有心无力。华国政府缺钱缺技术,最缺的是人才,无论想做什么都饱受掣肘,不得不去跟洋大人点头哈腰。

    更别说,虽然杜孟勋倒台了,全国一大半地方依然掌握在各地军阀的手里,中央下达的命令并不管用,军阀有军阀自己的钱袋子,他们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大义”放弃自己的利益。

    这种种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华国迟迟不能构建起自己的军工业体系,什么都得用洋货。都说靠山山倒,一旦如今的局势出现变动,扼住了华国各业命脉的列强立马就会翻脸,打击华国经济,乃至让华国市场整个陷入瘫痪。

    一手创建起革命党的先驱、如今的民国总统方士行先生是个高瞻远瞩的人,他早看到了这些弊病,却苦于迟迟没有改变的良方。

    但唐沅在这短短一年在广城做出的成绩,却让他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正好,对方也在这个时候送上来了一份漂亮的计划书。

    政府很快派人来到广城和唐沅接洽,在详细考察过唐沅名下产业的运作模式后,他们向中央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方士行亲自阅读了这篇报告,越是看下去就越拍案叫绝,他知道自己一开始的眼光没错,这位戚小姐当有大才。

    他亲自提笔,郑重地给唐沅寄去一封邀请函,邀她至燕京详谈。唐沅欣然赴约,在燕京呆了大半个月,改组建设军工业体系的改革方案就被基本敲定了下来。

    这次改革是以广城为基点,唐沅回程的时候,队伍里多了不少政府派来的相关专家。这些人中有青壮年人,也有双鬓斑白的行业泰山,人人的眼中都燃烧着熊熊斗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此去将完成华国现代化路程上一个伟大的壮举,他们的祖国会因他们而强大。

    但,世事总是无常,时代的阴霾从来就未曾消散过,这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这年深冬,新年快到来的时候,方士行却因长期伏案操劳支撑不住倒了下去。病来如山倒,又是他这样的年纪,一场病把身体里的沉疴隐疾都激发了出来,短短三两个月,他竟是连下床也不成了。

    更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是,方士行尚在病中,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施良竟带领军队突然发动政变。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同军阀和鹰国搭上线的,等所有人都反应过来后,施良已经囚禁了方士行一家,成了临时代总统。

    施良上位后,方士行在位时推动的项目方案被通通叫停,随唐沅千里迢迢来到广城的专家学者们又匆匆离去,作为近几个月以来深受方士行器重的新贵,唐沅甚至直接被施良禁止踏入燕京。

    若是唐沅的底气再弱些,没有这些产业和加洛林家族的支持,她毫不怀疑施良会直接派人捉了她,丢她入大狱。    燕京两三年之内, 屡遭剧变。若说杜孟勋之事还可以说是唐沅一手谋划,那施良发动政变, 就完完全全处于她的计划之外了。

    在原身的记忆中, 前世这个时候杜孟勋甚至都还没死。他还好好儿地坐在他的皇帝宝座上,方士行仍在为革命党四处奔走, 自然更没有施良什么事儿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她带来的影响,早已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前路一切都是未知的, 她掌握的那些信息早已无法支撑她一帆风顺地走到最后。

    兜兜转转,这么久以来的努力似乎都化作了泡影,一个杜孟勋死了, 另一个施良却又冒了出来, 这个国家最终还是落入了军阀和帝国列强的手里。那么多人的牺牲,在施良上台的那一刻都尽数化作了笑话, 那些鲜活的生命和热烈的灵魂如同当车螳臂, 徒有一腔孤勇,却依旧被车轮毫不留情地碾做了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