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舅赵兵想得周到,早之前和胡幽他们说,不用钱不用钱,却是提了小半袋的玉米面。
一下了车,赵兵从吉普车的后备箱里,提出了小半袋的玉米面。
朝着一个破土院子走过去了,这个村子叫余村,家家住的都有点远,村子倒是挺大的。
温大舅舅站在车旁,踩着个土堆,眺眼望了望,除了土就是黄土房子,连颗树都没。
温大舅舅就问小舅赵兵,
“余村的人的地呢,我怎么没见着他们的地。”
小舅赵兵说,“地里头也种不出啥来,都是盐碱地。粮食的产量非常低,地也一年比一年的差,村里头能吃上口饭把肚子填饱喽,都是奇迹。”
现在可不是奇迹了嘛,部队后山的荒山上,却因为常年有点希拉拉的树木,年年落叶如积肥。
一年又是一年的,再加上胡幽后来让符生给洒的“农田宝”,那个产量还挺出名的。
不过大家都觉得是这些荒山本身土就肥,可是,像余村这种地方,地里种不出什么。
这个时候又不是后世,各种农业改良和科学种田,种子已经进行不断改良和优化过的,有适合高盐碱地种的高粱。
人为驯化栽培技术,现在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胡幽又想到了“农田宝”,可现在面对的是像余村这样,许许多多的村子的事,可不是半夜偷洒一把那样简单。
“叮”地一声脆响,幽幽然地上线了。
系统也感受到了胡幽的担忧,提醒了一句,
“养羊啊,主人。”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的补齐了,哈哈。 胡幽听系统说了关于盐碱地种草的事,也不由地心动了。
草籽什么的,到处都是。这个是太容易找了,盐碱地不长粮食,但是长草是没问题的。
只要能长草,就能养羊,而且还能年复一年的这么干下去。
这个余村,连个生产队都没有。
一村子人穷得弄不到吃的,地里没什么太多的收成,一家几口人,连点口粮都弄不齐整。
胡幽不敢想这些,但是,要是坐视不理,她是无法走出这里的。不是人走不去,而是心里的不平静也走不出去。
最不爱管闲事的温大舅舅也是,根本没有进那个余家,一个人在村里子头,跑着转了好几圈。
村里头有嬉闹的小孩子,带着温大舅舅把个余村转了个遍。
一直到坐在了车上,温大舅舅的脸色还是阴沉的。
不过,胡幽发现,温大舅舅身上的棉袄不见了。
胡幽和胡小弟,一直就站在余家院子的门口,看着余家的残破,还有来来往往的站在院外的余村的人。
许多人穿的鞋全是单鞋,露个脚趾啥的,都是太正常了。可他们也像是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没觉得会怎么冷。
胡幽从未想像过,会能穷到这样。
这样的日子,又是咋度过的。
胡小弟眯着眼睛,带着点哽咽,低声地问胡幽,
“姐,习惯冷了,其实就不冷了吧。”
胡幽低着头,说不出一个字来。
胡幽没有见到那个余家闺女,听说一直在猪圈里呆着呢。
而余家现在养活的几头猪,是余家和别人赊欠的猪崽。到手头有了点钱,要还给人家的。
胡幽和胡小弟,谁也没有进屋,不是说会嫌弃谁,而是怕对方会难受。
大概,连个给来家里的人倒水的茶缸子,都不会有吧。
这样的人家,也是从来没有过会想到,有客人会来。
余家的闺女,以前也会和别人家的闺女一样,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个差不多穷的人家就嫁了。
可是,也是这样的巧合,就和赵家小舅赵兵看对眼了。
赵兵这人做事确实有分寸,给余家半袋子玉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