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_作者:兔月关(234)

因为秦王并未允许古秦文成为秦国第二文字,唐钰也没办法发布强行百姓学习的告示,只能尽量利诱,再想其他办法。

就算学堂是免费的他估计也不会有多少大人来学,成年人要忙着赚钱生活,谁会浪费干活的时间来学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的书?所以此次招生目标,仍旧是孩子。

5-13岁的孩子在家干不了太多活,学堂提供免费饭食,但凡不需要孩子撑家的人估计就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了。

毕竟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里家家户户孩子多,能够节约几顿粮食简直就是好事,之前招生的时候,也是这般才有效果的。

“大家也不要觉得学古秦文没有用,虽然这次官府的免费学堂不会教授考功名的内容,可古秦文现在也是试题学问的范围,所有读书士子必须略有涉及。”

“而且这学堂是城中那些名士翁公主张办的,如果表现得好,说不定就会被看中,成为其弟子,也是番机遇……”

为避免百姓觉得学这个没用不重视,唐钰特意还给通知告示的官衙叮嘱了一遍说服的重点。

而村民也如他所料,对前面免费去学堂半点反应都没,只在后面听到免费饭食吃眼睛亮了起来,又听孩子读得好说不定会被名士翁公看中,心态就重视了起来。

“真的假的,不用给钱还免费提供两顿饭食?有这么好的事儿?”

“好像是,不过说还得先生考核通过才行,随便浑水摸鱼要惩罚的……”

“如果读得好还能真能被那些名士翁公看中啊,怎么听着那么不真实哟……”

“男女不限,女娃也可以去?”

村民议论纷纷,觉得这听着好像是个好事,可又感觉很不真实,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吗?

“总之这是好事,愿意送孩子来和自己想学的就赶紧去你们里正那里登记名字,不愿意的也不强求,可日后别的孩子出息别抱怨,只有三天时间,大家自己决定。”

衙差将告示通知完,剩下统计的琐事就交给各村里正,利索返回衙门复命。

而得到消息的百姓们,当晚就跟炸开锅了似的讨论起来,这个事情到底咋办,去,还是不去啊。

纠结了一晚上,最后大家决定,大人无所谓,孩子可以送过去,学堂学什么不重要,反正半大孩子放在家里也是瞎玩,送出去有人管教还能省粮食,好事啊。

至于孩子能不能通过先生的考核,那是必须的,不通过就揍!节约粮食是为家里做贡献!

何况告示说了,男女不限,13岁以下的女娃在家比男娃更没用,既然有免费吃饭的地方,百姓们思考利弊关系,就拍大腿做了决定。

因此,最后的名额统计结果就是女学生比男学生多了足足两倍……都是被送来蹭饭的。

唐钰整理了下名单情况哭笑不得,但也由此对这个时代的生活情况有了更深的认知,普通百姓基本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啊,基建任务任重道远,吃饭都成问题,何谈其他基础建设呢。

不过正好,女孩性格细腻安静,如果教出来的话,这些女孩将来就能替代那些士族子弟成为下一批教师人才。

介于礼教严苛,唐钰将学生按照性别年龄不同,分成了男孩、女孩、成人和士子四种班级。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已经接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确实比愚昧无知普通百姓好办,告示出去根本不需要多劝,便首先主动来报名,只因古秦文已被纳入试题知识范围,不用鞭策众人都会想办法去学。

-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个吉日,扫盲学堂正式开学。

而之前培训出来的那些士族子弟,也分别安排到澧城之地各镇、各村的学堂担任老师。

之前已经招生教了两个月的学生也分别被安排过去成为小助手,当班长帮忙管理和扫盲教学。

因为前两月招这些孩子时明确说了是入流派做学徒的,所以这部分孩子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通过考核成为小助手的,都按照每个月100文铜铢发了点工钱意思下,让百姓明白这事不是开玩笑。

这个消息让其他百姓羡慕不已,无不后悔当初自己眼见短浅,每月100铜铢不多,可也是份儿收入啊,还是半大孩子创造的,怎能不稀罕?

大多百姓目光都不长远,本来觉得这个只教古秦文的学堂没有用,此刻看到实在的利益,心中倒是除了蹭饭外多几分热情,不管怎么说,学问总比辛苦种田强吧。

因此扫盲学堂开学这天,村民抱着好奇的态度把孩子送进学堂后没有马上走,而是站在学堂门窗门口凑热闹,想看看这学堂到底教的是个啥,听两句回去也能吹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