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咱们非得住在这里吗?”宝钗有些犹豫地问出了口,现在荣国府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她嫁进来又有什么好处?说不定凤丫头的今日,就是她的明天。
薛姨妈也知道自己闺女是心高之人,可是人强强不过命,出身商户已经是自己女儿的软肋,也只有嫁入官宦之家才能抹平:“好孩子,不管如何,这荣国府还有爵位在,又有娘娘在宫里,宝玉日后必是有造化的。”
知道在自己母亲这里,只能听到这样的老生常谈,宝钗只好退回自己屋里。那个林黛玉,怎么就可以出了这府,还有她父亲的知交相扶持,自己父亲怎么就没有个知交出现呢?现在不说整个荣国府,怕是整个京中都知道荣国府欠了林黛玉的银子,可是谁又知道自己家也被搜刮殆尽了呢?
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再如自己这样,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还得讨好不如自己的人!薛宝钗暗自下着决心,对王熙凤更是轻视了几分:明明已经是这荣国府的当家奶奶,竟为了几个女人自请下堂。哼,等来日她就知道这家里没有为官之人的苦楚了。
因此第二日薛宝钗一反常态,打扮得极是富贵,让同去的探春眼神都是一暗,再看看自己身上已经半旧的衣服,心里就是一酸。可是嫡母有命,她也不得不从,只能与薛姨妈母女一起来了王府。
王熙凤是以主人的姿态接待的薛姨妈一行。如今她也不叫姨妈,而是以姑姑呼之,让薛姨妈明白,凤姐儿这是不再与贾家有一丝关系。
薛姨妈还想着从巧姐儿入手,谁知凤姐儿那日让周瑞家的恶心坏了,再不肯让自己的女儿轻易见不相干的人。只说孩子在上课,不好耽误就过去了。
薛姨妈的口齿,岂能与王熙凤相比?她刚起了个头,凤姐儿那里就有话等着:“姑姑心疼我我也知道。如今这府里我即已经回来了,不如姑姑也搬回来住,好歹咱们都是王家的女儿,住在王家也算是名正言顺。再说这储里现在有我看着,也不会让那起子小人说什么,一个房子修了几年还修不好,大观园新建的已经起来了的话。”
探春忙道:“凤姐姐是听谁说的,告诉了我,回去我给姨妈出气。这样的话凤姐姐即听了,就该当面斥回去才是。”
“贾三姑娘,就如你在我家里做客,就算听到人说另一个客人不好,你可能当面就骂那说话的人吗?”凤姐儿冷冷地道。
听她说得疏离,探春也不好多说,只好看着宝钗,指望着她能力挽狂澜。宝钗听了那句做客之人心下正不自在,开口说道:“大姐姐如今就算是回了府上,可两家也是老亲,又有姨妈在,怎么说出这样生分的话来。”
凤姐儿一笑:“宝钗妹妹能把姨妈家里的事儿,当成是自家的,我却不能。”如何不能,宝钗又如何就能了,却是不屑说的。
一时来的三人都难开口,凤姐儿也无意找什么话题,表示自己是个尽职的主人,只默默饮茶。薛姨妈苦笑一下:“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总得想一想巧姐儿。”
怎么来一个人就用巧姐儿说话,她的巧姐儿好着呢!大不了将来她来个女婿养成,找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下个忠心符,不信自己的巧姐儿嫁不出去。因此凤姐儿道:“正是为了巧姐儿,我才不得不走上这一步。若是在那个家里,我的巧姐儿名声就好了?姑姑怎么不想一想,贾家二姑娘都多大了,可有人上门提亲没有?”
一句话说得探春心里七上八下,她比二姐姐可只小了三岁,如今二姐姐已经快十六岁了,难道真是因为荣国府的名声,已经到了让媒人望而却步的地步?那自己将来是不是也是如此?
薛姨妈不光无功而返,还带回了一个荣国府的姑娘为何无人提亲的问题。王夫人便知自己别想再从王熙凤手里顺当地拿到一两银子,至于背后的手段,她相信不用她出手,老太太那里就放不过王熙凤。
如此凤姐儿这里才算是略略安生了些,暂无恶客上门骚扰。平儿与旺儿家的两人,也有了机会上门来见旧主,言明现在她们都在原来记在平儿名下的宅子里住着,好让凤姐儿有个风吹草动,可以有个容身之地。
凤姐儿后路无忧,在接到王子腾充满漫骂之言的来信后,直接带了自己的人,搬到了平儿所居的桃花胡同。因着人多,只留下了巧姐儿身边的李嬷嬷,别人一概打发到庄子里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