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下有一张树根琢空的小炕榻,四只脚也是树根做的,上边也是树根脚的小炕几,榻下两个盘螭树根脚踏,榻前一张云点湘妃竹的小方桌,上放着几个古铜彝鼎,一架竹叶汉玉小屏风。
看书写字累了,便可在这歪躺一会儿,倒也自在。
苏苏在顺安伯府时,没少写过请帖,不过一会儿功夫十来张帖子就写完了。考虑到雅俗共赏的问题,苏苏也没拐弯抹角,就是非常诚恳的邀请洪笙定下的人家阖第降临。
放下笔,苏苏舒了口气,早办早了,她见了下面的,就能拜见上面的了。
苏苏正想着心事,便听院子外面有喧哗声,细一听,也是无奈了。
如今这家里只除了一人一事,也算事事顺心了。
外面有嘴炮能力和武力杠杠的粉黛和憨妞,岳百优和她那丫鬟根本不是对手。苏苏拿起一本书,坐在炕榻上看起来,这岳姑娘真是属癞蛤蟆的,不咬人膈应人,一天天的总得用些鸡毛蒜皮的事找找存在感,她都不稀得搭理她了。
好好的义妹、家人不当,非得上赶着当小三、姨娘,你这不是有病嘛?
第六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三更)…
到了请帖上所说的正日子,洪府上上下下皆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
只见丫鬟、婆子、小厮、管事、护卫等皆是一水的新衣,女人们头上手上还多了新首饰。大家伙脸上的笑意仿佛要将这早上的寒气都驱散了一般。
苏苏和洪笙吃了早饭,也正在丫鬟们的服侍下穿衣打扮。
哈密的夏季自古就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如今虽只五月天,哈密白天平均气温已经达到二十**度,夜间平均气温则差不多在十一二度左右。
所以今个光衣裳头面,苏苏就各备下了三套。
此时穿的是一件洋红色满地牡丹绣百蝶的妆花缎对襟收腰夹褙子,里面是一件小立领的水红软绸衬衣,领口别着一枚白玉嵌碎红宝的蝶恋花搭扣,和褙子上一溜赤金托镶白玉蝴蝶的扣子相映衬。
下面一条翡翠色撒花洋绉裙,裙子上垂着长长的玉色丝绦,裙角压着两枚白玉蝴蝶的坠子。
按理来说,红绿配最是俗气,但穿在苏苏身上,却将她十分的颜色,衬出十二分的荣光,端庄贵气,光彩照人,叫人挪不开眼。
头上正中戴着金累丝嵌宝的五尾大凤钗,只见那金凤五条尾巴向上舒展着,嵌着的红蓝绿三色宝石从尾巴根的绿豆大小到尾巴尖处的莲子般大,一共用了三四十颗。
凤口衔着一串米珠穿的流苏,下面缀着一颗水滴状的红宝石,正落在在苏苏的眉心,像一颗天生就有的观音痣。
这金凤钗本就华丽,苏苏便只挑了两只点翠小金凤和一只戴在脑后的珊瑚压发。
脖子上衣服外面是一个嵌宝金项圈,打成葫芦样式,挂着一枚鸡蛋大小、羊脂白玉的蝙蝠。
手腕上是一对累丝嵌宝的金镯子,那宝石雕成牡丹花的样式,自是十分精致。
手上还戴着两个赤金托的戒指,一个嵌着一枚羊脂白玉的蝙蝠戒面,一个镶着一颗金丝小枣般大的心形红色火油钻。
苏苏的手原就细长白皙如葱根似的,戴着这两枚戒指也说不好是手衬戒指还是戒指衬手了。
洪笙见了这幅打扮的苏苏,便是想到媳妇只是接待女客,也颇为不放心,磨蹭了好一会,才恋恋不舍的起身去了外院。
洪笙的那些个手下心腹,原也不过是乡野出来的后生,如今虽也有了身份,但家中老娘、姐妹,还是脱不了一股子乡土气息。
有运气好的,娶得媳妇身份高些,却也不过是当地世袭军户家的女孩,再来就是地主家的姑娘。还有些是过了气的大家小姐,规矩长相不俗,却是流放罪民出身。
先前洪笙家里没有女眷,自然和她们也没什么交集。如今洪笙成了亲,拜那些个看不惯洪笙升的太快得了红眼病的人,和那位岳姑娘所赐,哈密卫新上任的指挥佥事的媳妇是丫鬟出身一事,早就传遍了整个西北军。
洪笙又不是银子,哪能人见人爱,自然有不少人都等着看洪笙的笑话。
便是杨小山、冷啸他们回来后帮着说话,那些个黑了心的也只当他们和洪笙穿一条裤子,不过是替洪笙遮丑罢了。
便是那些手下兄弟的女眷也多有打听,结果就是被儿子(丈夫、兄弟)好好灌输了一番“小嫂子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漂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