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外一张红木雕花西湖二十四景弥陀榻,榻上两个大红贡缎绣金垫子,大红贡缎绣金引枕,下边一条石绿宁绸缂金炕帔。
榻上有一张红木短脚雕花几,摆着一架西洋报刻大自鸣钟。榻下一个大涎盂,两个红木脚踏。
底下一溜每边八把广式红木大雕花椅,大红贡缎洒金围鹤的椅帔倚垫,中间隔着红木雕花茶几。
东西壁均是一色的水磨方砖,一边一副百蝶戏牡丹的缂丝大挂屏,一边是一架赤金嵌八宝镂空花海上三山的屏风,屏风后面通着茶水房。
众人坐定,就有穿着粉色夹袄绿绫裙的美貌丫鬟依次上茶水点心水果糖食,皆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物。
有杨老太太做媒介,一番认识,苏苏笑的和气又带着几分天真伶俐,便是有心作梗的都找不到机会。
年长的人家敬着,年轻的人家也谦让着,便是年幼的都先发了一圈见面礼。
说农事人家懂,说铺子人家也明白,说起衣服首饰,在座的加一起也没人家知道的多,说起胭脂水粉、香料香水,才想起恍惚听家里男人说过,人家调制的香品那都是进给太后、娘娘、公主们的。
几番下来,苏苏再一次证明了什么叫实力碾压。
只有些大姑娘小媳妇难免心里有些酸涩,苏苏瞧出来后只当没看见,几位上了年纪的更是在心里叹了又叹,这样的人物,若不是出身差点,便是那洪笙再怎么年少有为,怕也是配不上的。
等苏苏下去更衣,当娘当婆婆的皆背着洪家的丫鬟暗中警告了自家小辈一番。
别说人家是上官太太,便是不是,这样的人物也只有交好没有得罪的。
那杨老太太倒也自在,捡着一快半个巴掌大的西洋鸽蛋糕咬了一口,下剩的递给儿媳妇道:“你也尝尝,听苏苏说啊,是用燕窝、参须粉和着鸽子蛋、白**制的,还有个西洋名。”
杨老太太卷了卷舌头,怎么也说不出来,干脆不说,“苏苏说这最适合老年人吃,走了要给我带上两盒。”老太太笑了笑,在杨大太太和其他人眼中只感觉颇为惊悚。
然后老太太压低了声音,在儿媳妇耳边道:“别人我管不着,你把芳姐给我看好了,若是做出什么不着调的事情来,便是谁求情可都没用的!”
众人只当老太太和儿媳妇说悄悄话,哪里知道杨大太太都要吓死了。
婆婆什么性子她还能不知道,如今这么说,就是心里已经认可了那位洪大奶奶的领导地位。
想起自家那个因为是“老来女”被惯的有些娇纵的老闺女,心里就是一紧,若是得罪了人,婆婆可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想到这,赶紧眼神一扫看向和小姐妹坐在一起的老闺女,这一看,吓得心都跳出来了,那边四五个一般大年纪的姑娘,独独缺了芳姐。
第九章 幺蛾子(三更)
只说杨大太太一眼没看到老闺女,就感觉要遭,顾不得婆婆在身边“虎视眈眈”,赶紧起身道:“云姐儿、怜姐儿,芳姐儿去哪了?”
这头里两位姑娘见杨大娘如此着急,赶紧道:“芳姐儿说要去方便,叫了个小丫鬟跟着出去了。”又见她脸色不太好,道:“我们原说要陪她,芳姐儿说不用,很快就回来。”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杨大太太的脸色更不对了,只如今花厅里不仅有其他家的女眷,还有洪府的丫鬟婆子,她也不能把着急紧张表现的太明显。人家洪府难道还能把你闺女卖了?
只自家人知自家事,便是杨大太太昧着良心也不能说自家闺女是个懂事的,芳姐儿被她惯的天真不知事还有点娇纵,婆婆向来看不上这个孙女。
得了洪家叫人送上的帖子,婆婆早就发话,除了自己和她谁都不带,偏偏自己熬不住芳姐儿的歪编,和老儿子小山说了一声。
小山也是个孝顺的,找了老太太说洪家奶奶是最体贴不过的人,又是伯府老夫人亲自教养大的,规矩仪态自是不用说,若是芳姐儿能学到一分,以后也受用无穷了。
老太太在众孙辈里头最喜欢杨小山这个孙子,芳姐儿虽然埋汰些,到底也是自己的亲孙女,也就同意她跟来了。
哪里知道这刚警告完儿媳妇,芳姐这边已然闹出了幺蛾子,现在杨大太太就盼着芳姐儿真是出去方便了。
而杨老太太也顺着儿媳妇的目光看过去,自然也发现独独缺了那个“傻不愣登、心里没事、手里没活”的孙女,狠狠瞪了一眼心虚的儿媳妇,就对几步远听吩咐的丫鬟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