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又是一声叹息,“这事说起来我还是在四丫头先前回府和干娘告别时听了几耳朵。
说来那位阮侍妾也是个可怜人,论出身,居然比四丫头还要高些,竟是原理国公的庶女,和安南伯府的二少夫人是亲姐妹。
只理国公府抄家夺爵,她从国公贵女成了贱籍官奴,真可谓是造化弄人。
她生的那位小公子在生产前受到了外力撞击,她又是难产,最后虽然母子平安,但那位小公子的身子着实不算好。
谁知那位阮庶妃精心照料刚叫儿子身子好了些,王妃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位小公子身上。
她自己生不出儿子,就求王爷将那位小公子记到她的名下,发誓必定视若已出。
听说当今圣上对阮家人很是厌恶,那位阮庶妃所生的这位小公子,别说个名字,便是连宗室族谱都没有上呢。”
魏长宏喝了口茶,见苏苏对这个感兴趣,便也继续八卦道:“不说记在王妃名下能上了玉碟,有正经名字,更是一举成了嫡子。
便是恪王也不得不说王妃此举着实是好意,自然欣然同意了。
但是谁也不曾想过问问孩子生母的意思。
事后,大概恪王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地道,便想着待那位阮庶妃来西北,我琢磨着大概是想叫她在生一胎吧?
而且生恩不及养恩,孩子这般小,生母不在身边,过个三年五载,还不是只认恪王妃这个母妃,恪王妃权衡利弊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所以除了四姑娘,便也带了她来。”
这些都是魏长宏根据听了侄女说的几耳朵在加上京城一些风声,自己推理出来的,不得不说,全对。
只有一个原因他想不到,而苏苏想到后心中冷笑一声,那便是恪王知道六郎他们也在西北。
七姐姐说的不错,恪王比之他父皇,也不是什么良配,他还是没有放弃掌控理国公府暗中势力的想法。
第三章 爹死娘嫁人(三更)
恪王觉得理国公府再不济也是百年世家,便是当今圣上也不可能将它连根拔起。
那些残余势力,除了在京的阮七娘,最有可能把持着的,便是阮家几个男孩儿。
如今他这个姐夫到了西北,阮家人不帮他,还能帮谁?他继承皇位后,可是会替他们家复爵的。
若是叫苏苏知道他这个想法,肯定会呸他一脸,说的好像只有你才能为阮家复爵一样。
不过,这时的苏苏脑子里都是十姐姐伤的怎么样,王妃那个狠毒的女人真的能将大猫视如己出吗?
至于这些原著里不曾出现过的事,会不会对大致走向有什么影响的事,苏苏已经放弃治愈了。
待到下午,洪笙赶回来招待魏叔,两人都是看着五大三粗实际上却是用脑子的选手。
再加上洪笙走过镖,也算半个江湖人士,吃了酒后颇有些“哥俩好”的意味,只叫苏苏哭笑不得。
看意思,两人还准备来个秉烛夜谈,苏苏干脆就叫洪笙歇在外院。
当然,苏苏也知道两人肯定不是闲的无聊互相调侃,应该还是有关恪王的事。
洪笙是恪王门人,宋家是恪王的支持者,简单说两方还是“志同道合”之人。
若从四姑娘那论,宋家自然是与恪王亲近些,但恪王是皇孙贵胄,便是恪王正经的岳家都不敢和恪王论情分,更何况宋家不过是一个侧妃的娘家了。
这会儿,宋家支持恪王,可以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等恪王登基,便是你让我好我才能好了。
这中间的隔阂就好比王母给牛郎和织女划的银河,抬头看不过是细细的一条,但却是凡人不可能到达的彼岸。
就算能到,四姑娘这个鹊桥也真心不太牢固,谁知道恪王哪天就翻脸不认人了?
但苏苏与洪笙这边就不同了。
不说苏苏对宋老夫人那是忠心耿耿,百依百顺。就说洪笙,不仅是老夫人的救命恩人,自小得了老夫人诸多照顾。
宋家三位老爷和几个少爷也与他关系不错,从来没有看不起他的。
加上他又娶了苏苏,私底下也算宋家的半个女婿。
真心换真心,恪王虽对洪笙有知遇之恩,但论亲近,洪笙还是和宋家更亲近些。
苏苏陪着魏叔吃了两杯酒,这才告辞回了内院,丫鬟们摆了饭,想到中毒的阮十娘,苏苏头一回有不想吃饭的念头。
只苏苏捏着腰间荷包里的白虎印鉴,不想吃也得吃,如今她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