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了马车,老夫人脸色就从笑容满面,转为面无表情,一手按着额头闭目不语。
苏苏忙看向杨柳,自己吃完饭便换了杨柳,接下来陪着老夫人赏花看戏,并不曾与姑娘们在一起。
昌隆大长公主下嫁的是开国六大侯府之一的宁安侯府,今儿个跟来的是两个孙女和一个受封为县君的外孙女。又有恭亲王府的庆宁郡主并宁国公府、文昌侯府、昌乐伯府的姑娘们。
细打听才知,恪王还要管昌乐伯夫人叫表姨妈,孝昭皇后与昌乐伯夫人是姨表姐。
一众姑娘们站一起,还真是属宋家姑娘身份低,不过想着有文昌侯府的姑娘们提点应也不会出什么事。
老夫人原也是这么想的,谁知偏偏就真出了事,好在没闹到人前。
宋家这边儿回了家,到了随安堂,丫鬟们上了茶点,便都退下去了,只留了苏苏、杨柳、宁翠、云朵和秦嬷嬷。
老夫人面无表情,“三丫头,你说说今儿个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姑娘也是满脸无奈,从姑娘们认识说起。
宁国公家的姑娘们对她们是爱搭不理,宁安侯府的姑娘倒很客气,庆宁郡主、沈县君与文昌侯家的九姑娘交好,自然而然和六姑娘也有话说。
倒是和宋家即将有姻亲关系的昌乐伯家几个女孩儿总是挑刺,一会儿说商户上不得台面,一会儿又说什么嫡庶不分。
到了吃饭时泼了五姑娘一身茶不说,连个道歉都没有,还拐弯抹角的说“也不照照镜子,配不配穿红?”
宋家姑娘原不想搭理她们,又有文昌侯府家的姑娘打圆场,谁知昌乐伯的嫡女钱三姑娘蹬鼻子上脸,指名道姓说三姑娘“退了亲,不好好的在家待着,丢脸丢到恪王府来了”,还说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听说扬州瘦马也会这些个劳劳什子!”
这下宋家姑娘才忍不住,六姑娘脾气不好,当场泼了钱三姑娘一脸茶,叫他洗洗那肮脏心思。”
宁国公家的姑娘见闹的实在是不可开交,赶紧拉着泼妇样的昌乐伯家姑娘到别处去了!
别人不好说闲话,还是恭亲王府的庆宁郡主哼一声,拍了拍六姑娘的手道:“快别生气了!他们家的女孩儿历来那副样子。祖宗不过是个卖草鞋的,几代没一个会读书习武的,还有脸说你们家!你们家怎么就和他们家做了姻亲?”
六姑娘原也不懂这些,听了这话道:“是我二伯母定下的,只说他们家没有庶出。”尔后看着脸色黯淡的三位姐姐,也伤心的道:“我祖母说了,嫡出庶出原不是我们能选的,大人的事,小孩子也不要管。在她眼里都是宋家的孩子,怎么到了外面就不是这样了?”
庆宁郡主也是嫡出,在家也不喜欢那些庶姐庶妹,嫌她们心思不正。但今个儿见了宋家几个姑娘,除了宋五姑娘有些腻味,其余三个倒是挺好的。
听了这话道:“你理别人怎么说,你又不吃他们喝他们的,爱说说去呗。怪不得我祖母说你祖母是有大智慧的,见到你们便知道了。”
沈县君是开国八伯之一的当代平顺伯的嫡女,母亲是昌隆大长公主的幺女——福慧县主。福慧县主身子不好,生下县君没两年就过世了,沈县君自小就在大长公主府长大,虽有外祖母舅舅疼爱,可到底寄人篱下,有些自卑,所以向来喜欢开朗大气的女孩子。见了六姑娘、四姑娘很是喜欢,如今柔柔的笑了一下:“回去我和外祖母说一声,给你们下帖子,外祖母家的花园子也很漂亮。”
庆宁郡主惊奇的道:“哎呦喂,难得我们淑娘(沈县君)主动交朋友。”
宋家四个姑娘被多翻安慰,情绪这才好点,哪里知道王妃身边的陈嬷嬷来了,只说昌乐伯家的姑娘千金小姐的脾气,宋家姑娘万不可与她们一般见识。又道老夫人、夫人们在前面听戏正高兴呢,还是不要去扰了贵人们的兴致。
连捧带吓唬的一番话,气的宋家姑娘说不出话来,五姑娘更是哭的不行。
在陈嬷嬷看来,是宋家要贴上他们家王爷,又要送个小蹄子给王妃添堵,自然先给个下马威才好。她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实情?
有关政治的事,王爷是向来不与王妃讲的。自从理国公府因皇位之争被抄家夺爵,其余几家开国勋贵顿皇子就和躲瘟疫似的。
便是嫁了女儿进皇家,也全都缩着脖子不管不问的。宁国公更是公开声明,只认姑爷不认皇子的。私底下或许有些帮助,但像理国公那要举全族之里帮助原梁王,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