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家那边……”卫凌修迟疑。
“他们不同意也要同意!”周松道。周松二十几岁考中进士,名次一般,之后先在京城待了两年,有空缺之后,外放做了县令。
他在外任上做得极好,机缘巧合之下,甚至搭上了今上的心腹,得以为陛下办事,也回到京城之中,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官场都不能寸进,因为他这当儿子的,官位不能越过父亲去。
而他父亲,虽然对卫家这种连个进士都没有的家族来说是不能得罪的,可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五品官而已。
周松自己家里家外受了多年掣肘,自然知道当务之急,便是帮卫凌修解决卫家。
“我以后会和言哥在一起,不会成亲。”卫凌修道。
“无妨,将来我说不定还能再有子女。”周松道,他今年也就三十六,他妻子只有三十二,不一定就不能生了。
至于言景则和卫凌修的事情,他自然是不赞成的,但言景则对卫凌修有恩,他也没立场说什么。
将来这两人可以过继几个孩子,再不然……多收几个弟子,便也有人养老了。
卫凌修和言景则考虑过后,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们早就聊起过卫家,觉得卫家多半不肯善罢甘休……之前他们是打算马上出去游学,暂时离开东谷县的——这样一来,卫家人便也找不到他们了!
但出门游学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这年头出了门再也回不来的人不知凡几,而且他们迟早要回来考科举,偏偏卫家真要做了什么,可能卫凌修今后,便与科举无缘了。
言景则一点都不希望卫凌修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
至于周松……他们对周松并不了解,但相处下来却也可以知道,周松对卫凌修并无恶意。
周松去找卫家麻烦,此事卫凌修是决不能一道去的,甚至不能露面,免得落一个不孝名声,最后,便是言景则陪着周松去卫家。
周松留下了两个下人,带着剩下的两个下人以及管家言景则,一起去了县城。
周松昨晚上来村里的事情,兴安村的人大多不知道,但今天他们在村里买吃食,却已经让村里人知道周松他们的存在了——言大家里,又来了个有钱老爷!
言大现在,真的出息了!
这会儿,兴安村的人就都远远看着言景则。
去年这个时候,这言景则还是个他们见了就怕的混混,可现在一年过去……
“没想到言大这么聪明!”
“县令大人都夸他呢!”
“听说就连知府大人都夸他!”
“老言家祖坟冒青烟了!”
……
“言大从小就特别会来事儿!”
“他挺有本事,有那么混的一个爹,我还以为他会饿死,但他就是好好长大了。”
“咱们村的人,他也从来不打!其实人挺好的。”
……
当然,他们也谈到了卫凌修:“听说卫家少爷在卫家过得挺不好的,后妈不待见他,现在总算过上好日子了!”
“跟了言景则,他连秀才都考到了,多好。”
“言景则对他真的挺好,还把他送去读书了!”
……
之前一直担心言景则打卫凌修,觉得卫凌修惨了的村民们,如今竟羡慕起卫凌修来。
聊着聊着,有人看到自家孩子泥猴似的从旁边跑过,还一把把孩子抓过来:“臭小子,你怎么不去读书?”
“爹,今天不上学!”那孩子道。
“不上学也可以在家里背书!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书,像言大学习!”
因为言景则考上了秀才而被自家父亲送去读书的孩子想哭——言大真的好可怕!
言景则和周松去县城的时候,卫家来了许多人。
自从卫凌修考上秀才,卫凌元落榜,卫家的气氛就很不好。
卫凌元心高气傲,受不了被一直不如他的哥哥比下去,就连着两天没吃饭,直接气病了。
卫老太太和卫太太那叫一个心疼,偏偏她们还没把卫凌元哄好,卫家宗族里长辈,就找上门来。
卫家在东谷县,也是个大家族了。
卫志远这一支,是族里发展的最好的,但卫家其他人过得也不能说差,家族里的老人,更拥有很大威信。
“之前你们说卫凌修不成体统,不学无术,现在这算什么?”卫家的一个老人怒视卫老太太:“卫凌元没考上秀才!他考上了!”这人论辈分,比卫老太太还大一辈,对着卫老太太,也就很不客气。
又有跟卫老太太同辈的,不好指责卫老太太,就去说卫太太:“果真是当后娘的,便不管孩子。凌修这般聪慧,若是好好教导,兴许能中进士!你这短视妇人,竟把人往外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