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_作者:雾十(139)

  

  “能得到故事啊。”就算池宁没喊他,苏辂也是准备来的,他最近得了个消息,正要告诉干爹,“保证是您喜欢的故事。”

  

  池宁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政治气息:“说。”

  

  最近外面闹异象,翰林院和内书堂内里也是一点不消停。要不是被血婴邪祟的事情抢了风头,肯定早就成为满京城的议论对象了。

  

  说八卦之前,要先介绍一个人汪禄。

  

  就是陈家和新帝闹,想要新帝追封生母陈太妃为太后时,最先给新帝上书,提起这个事的那个小官。这人名叫汪禄,“功名利禄”的“禄”。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什么人了,挖空心思搞钻营,拼死拼活往上爬。他跪舔新帝跪舔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想要以小博大,给自己拼出个未来。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汪禄的上书最终并没有成功,不仅如此,还在同僚中落得了一个“谄媚侍君”的名声。

  

  大部分大臣对这样的汪禄不是很欣赏。

  

  虽然池宁并不觉得汪禄除了蠢以外,还做错了什么。池宁不喜欢新帝没错,但他也得承认,新帝才是如今的君主,身为人臣想要往上爬,讨好君主又有什么错呢?就因为跪得比别人标准,比别人利索,就是错?至少至今汪禄还没有危害到什么人,对吧?他只是拍个龙屁而已。

  

  当然,这只是池宁的想法,并不能代表他就是对的,也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会这么想。

  

  大家总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判断。

  

  有人觉得汪禄拍龙屁不成功,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人觉得汪禄搞了这么大的事情,新帝都没有下旨对他怎么样,反而还让他继续留在翰林院,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汪禄简在帝心,只是时运不济,虽然事情没成,但陛下心里是有他的,早晚会被重用。

  

  苏辂对此不置可否。

  

  池宁也说不好新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以池宁对新帝的了解,他留下这个汪禄,说不定就真的只是指望着将来等他皇帝的地位稳了,再让汪禄请一回旨,册封他的母妃当太后。新帝并没有什么其他任何心思,不管是打压汪禄,还是重用汪禄。他的帝王之术还没到那一步。

  

  但其他人却不会这么看。他们看到的事实就是,汪禄人在翰林院,便有入阁的希望,他也有那个鸿鹄之志,觉得自己是个能干阁臣的材料。

  

  可光有想法是不行的,汪禄还得有个能援引他入内阁的盟友。

  

  “援引某人入阁”这种操作,在大启官场上还真的是能够实现的。说白了就是本身就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给皇帝推荐几个适合的阁臣。如今新帝刚登基不满一年,内阁正是缺人的时候。

  

  不知怎么的,谣言就传了起来,都说新帝在暗示大家推荐人入阁。

  

  今天说阁老王洋王首辅,推荐了一个赋闲在家的忘年交。明天说司礼监的掌印钱小玉,有心要推荐一个和他一条心的词臣。

  

  八卦也就由此而来。

  

  心思活泛的人,莫名认为,最有希望推荐人入阁的,既不是王首富也是钱太监,而是御马监的孙太监孙二八。

  

  孙二八是新帝在潜邸时最得用之人,要是新帝不信任天和帝时期的太监,他早就入主司礼监了。这样御前的大红人,是人人都想巴结的对象,觉得投资一下肯定不会赔本。更不用说他现在还和能推荐词臣入阁这样的大事扯上了关系。

  

  汪禄有心入阁,也觉得走孙二八的路子最稳,孙二八先引他入阁,他再引孙二八入主司礼监,岂不美哉?

  

  这样的互帮互助,政治资源互换,也算是常规操作了。

  

  唯一不常规的是,孙二八竟这么早就露出了心思,还一副只要是他推荐的人,圣人百分百会选择的嚣张样子。这样的传闻,不像个宣示主权,更像祸端。

  

  但偏偏还真就有人相信孙二八有这个本事。

  

  汪禄思来想去,便拜托了自己的邻居范生,去孙二八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范生又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内书堂教书的,桃李满皇宫的那种。江之为、俞星垂和池宁,也曾听过范生的课。池宁感觉范夫子就像一只蜘蛛,编织了一张大网,结识着所有他觉得有用的宦官。池宁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但也没有和范夫子翻脸,毕竟范夫子在宦官间的人脉确实挺广的,大家彼此利用一下,也挺好。